近日,这座记录着上海温度的当代艺术殿堂迎来了小记者,他们了解了当代馆的“前世今生”后,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正在场馆中展出的多个展览。以下是摘录自小记者们的采访稿件片段:
刚进馆,我就被这些作品给迷住了。有的作品非常奇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作品很美,让人看一眼就再也忘不掉;还有些让我大开眼界:如那些漏了“馅儿”的“汤圆”,很像要掉下来似的,看似很重,实则很轻,风儿一吹,“汤圆”随风摆动……最令我感到好奇的是艺术馆的“地标”——用烟囱改造的温度计。大烟囱,全用水泥造成,但表面红色的温度计却精准无比。难道这些水泥都是“感温水泥”?原来,在塔旁,有一间屋子是专门控制它的,屋里的技术人员通过室外放置的一个真温度计来调整.我不由得感叹,原来“艺术博物馆”也是“科学博物馆”!
——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四(4)班 陶最
艺术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写实的、逼真的,还可以通过不同表现手段(如:声音、画面等等)表达作者的感受,情感。我看了展览之后,印象最深的是《门》,作品占据一间房间,有油画、装置艺术等综合的表现手法,听导览员姐姐说,整幅作品说的是死去的人,通过“门”又可以回来,可是死去的人如何通过“门”又复活呢?我不太能理解,但觉得很有趣。看来艺术真的是可以让人深思的事情。参观之外,我采访了当代艺术博物馆教育部主任张琍莉老师: “当代馆在运营方面的特点及当代馆的讲解员是否考虑低年级小朋友(三年级以下)?张主任回答道:“当代馆借鉴了国外艺术博物馆的先进管理经验,在现有体制上尝试创新,希望形成由政府主导、理事会和艺术委员会决策、馆长执行的模式,并成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基金。要成为当代馆的讲解员,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三年级或以下的小朋友能通过考试,都非常欢迎来做当代馆的‘小蜜蜂’导览。”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一(4)班 程秋童
当代艺术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丽华老师的《漂浮的记忆》,它运用了现代的激光雕刻技术雕刻出很多来自于唐诗的不可辨识的“文字”,然后用线连接后悬挂在半空中展现在我面前,我仿佛置身于现代和历史的时空交错中。我们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结束了此次愉快的采访活动。我们不仅被艺术家们各类巧夺天工的创意作品所折服,也庆幸我们生活的城市有这样一个艺术品展示的平台,供我们青少年学习交流。
——莘庄镇小学 三(9)班 顾忆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见到了第一件艺术品——堕落的天使。天使躺在地上,头被一块布遮住,周围没有用铁栏杆围起,而是用木栅栏和黄色布围起,让现场多了一份神秘感,看起来像一个案发现场。之后,我又参观了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的《空美术馆》,本该挂着画的墙上却空无一物,只有灯光的聚焦,引发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等。
通过这次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之行,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应该透过事物表面,看到其深处,去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
——上外静中 七(3)班 沈炎青
如果你错失参加上一期双语学生通讯员培养计划,本期机会就在眼前,咨询热线:52920373、52920375。联系地址:静安区威海路755号上海报业大厦(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大厦”)17楼。“上海第一教育”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HDYJY)。新民教育中心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