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雅 20年前弹钢琴,10年前开始出书。研读戏剧和动漫,写就铅字数百万。如今扎根在媒体,具有主流价值观。关键:左心房重德,右心房崇艺。
答案如果能像艺术院校导演系招生要求甚或表导演硕士毕业标准那样简单就好了。但要能达成这样的“简单”也相当不简单。
首先,你要考得上艺术院校本科,最好是位列全国前三甲的中戏上戏北电———前提是他们招生。中国电影导演是怎么分“代”的?按照北电导演系的届数。活跃于当下的“第六代”王小帅、管虎、娄烨这批四五十岁的导演比张艺谋陈凯歌领衔的“第五代”晚出道的时间,就是“紧邻”的两届不招生的近十年。随后,出于“大学扩招”的必要,导演系每年招生了,但是载入史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其次,你要毕得了业。不像理工科,导演硕士文凭未必比本科金贵,艺术领域,还是靠作品说话。
硕士与本科之间对“准导演”的要求并没有质的区别,只是精深程度的不同而已。总体而言,导演应该是一名全方位追求真善美,且又精通各门类艺术(甚或技术)形式来表现自身追求的人。好导演就是一位具有感染力的精神导师。从入门“抓手”而言,他在内容掌控方面要会讲故事(懂编剧),在形式上要会表演(能做演员),在技术手段上要擅于把连续的画面、场景呈现于大银幕、小荧屏和室内外或有或无的大小舞台。银幕、荧屏和舞台这些载体相对应的艺术形式分别是电影、电视和戏剧。再来细分影视戏剧所需的艺术技能,编剧要落于文字;摄像要掌控摄像机并懂得“镜头语言”———亦即连续镜头的组接方法,决不是PPT就能解决;美术不仅讲究色调肌理还要会应用物理———凭空造个景物是常事;至于音乐名画戏曲等各类中外名家名作更是应信手拈来随时入戏便于睹物思人、借景抒情。以上任何一门学科的入门基础都可以写上几十万字且各有各的风格。因此,没有像《大学语文》这样的通用教材。艺术院校都免修《大学语文》。再者,因为创制的是精神产品,故文艺思潮、哲学流派、心理案例、社会热点等也是必修课。小资热衷的抒情散文、单反摄影和港台流行歌曲等通俗文艺常识建议在初中前自修完毕,便于在高中起进入导演修养的终身学习———如果想本科读上导演系。
以上探讨的尚属导演在艺术领域应具备的素养。因为在?场经济体制下文化产业发展刚起步、岗位分工粗浅,所以艺术造诣再高的导演也将面临资本的斡旋。资本一庞大,人心就叵测。尽职的制作人、经纪人就要适当扮黑脸,以确保围绕导演的整个团队都有饭吃。若无他人在前“挡箭”,导演可就要“亮出”三头六臂同时与各方拗手劲———可这又与他血脉里应具的高尚情操相背。于是,艺术素养全面而不擅长与人和资本缠斗的优秀导演,若无团队支持,最终去导儿童剧了———这个世界相对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