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城事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2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年青爱上海派老家具
吴南瑶 贺信
  文/吴南瑶 摄/贺信

  一张雕着花朵和闪电图案的床、一个有着大幅无赘饰镜面的梳妆台、一把具有优美弧线的丝绒单人沙发……爱上海派老家具的人想收藏的不是一桌一椅,而是那一段优雅、永不落伍的摩登旧时光。

  经典之美

  关于旧上海30上世纪年代的惊鸿一瞥,如今已成传奇。在那个属于本埠的“黄金年代”,上海租界的摩登时尚丝毫不逊色于纽约和巴黎。近年来,流行于那个时代的泡咖啡馆、跳狐步舞、骑马、抽雪茄、着时装卷土重来,成为城中时髦人的生活方式。当我们身边的建筑、服装,甚至香水瓶纷纷被打上ARTDECO的标签时,海派老家具自然就在这场庞大的复古潮中被推上了浪尖。

  海派老家具俗称上海老家具,特指在1843年后到1949年间上海出现和生产的西式、中西合璧式家具,包括泊来上海的西洋家具,20-30年代上海生产的摩登家具以及30-40年代具有上海ARTDECO风格的家具。

  收藏时光

  祁林生的老上海西洋家具店搬到衡山路宛平路,转眼竟也有10年多了。房子是靠着衡山公园背后的街道,倒有半间是搭出来的。走进店里,登时让人觉得时光倒流。刻着简约荷花图案的衣橱,线条简洁的酒柜,红木的唱片柜、夜壶箱,四方的桌子上还叠着一个嵌皮的樟木箱,叫人仿佛走进了百花丛里,有来不及看的感觉。祁林生算得上是圈子里入行最早的人之一。1985年,他把店开在“老皮客”(收藏古董的人)最早的聚居地东台路上。

  上海滩上最早关注老家具的人,大都和家族历史有关。正如红透半边天的那句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祁林生说起来,曾经是上海滩上如假包换的小开,父亲是凤凰牌自行车的联合创始人。因为大哥喜欢研究老家具,祁林生便也培养了这份一生中最重要的兴趣。穿着四袋的皮猎装,说话慢条斯理的祁林生依然保留了几分30年代老上海人的笃定。“刚开始专门经营老家具时,几千元一件的旧货沙发,现在卖到了四万元左右,还是抢手货。”不过一旦遇到心仪的老家什,祁林生轻易并不出让。

  寻觅之乐

  祁林生的客人最早多是和自己同龄,来寻找小时候记忆的人。不过,近年来,走进店堂的年青人开始多了起来。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了解西方文化历史,骨子里的中国传统让他们对有本土印迹的设计风格情有独钟。在这种情况下,折中性质的海派老家具正合他们的心意。

  独立设计师吴洁说自己对老家具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寻找的过程。“它们很多都是独一件的,不能根据要求定制,无法批量生产,所以买一件合适的老家具需要足够的耐心去寻觅和等待。”吴洁的家装饰得现代感十足,但她在这样的环境里所置办的那些老家具却完全不显得突兀。“我现在买老家具的时候会避开那些风格气息比较突出明显的。”餐厅里的一大一小两个餐边柜就是最好的例子,虽说是老家具,款式却很平实,并没有什么浮夸的雕刻和装饰,反而有不对称的现代美运用在其中,拉门上不经意的一点小雕花散发出淡淡古韵,让餐厅的氛围变得沉静。

  壁炉架、屏风、酒柜是老上海中产阶级家庭的三大件。祁林生则建议年青人人可以从客厅入手,从装饰橱、沙发、餐桌开始,不要一下子求多求全,一件件寻找能和家里的整体风格互相增益的老家什。这样的寻觅,如同恋爱,找对了,就很难再离开。祁林生说,每一个踏入他家具店的人,他们所想收藏的,其实不是那一桌一椅,而是时光。每一件老家具都会说话,值得你用时间去细细体会收藏品的细枝末节,用融入其中的方式去感受岁月的别样神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星访问
   第03版:周记
   第04版:话题
   第05版:话题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广告
   第08版:人物
   第09版:广告
   第10版:艺文
   第11版:影视
   第12版:悦读
   第13版:潮流
   第14版:美容
   第15版:美食
   第16版:汽车
   第17版:汽车
   第18版:旅游
   第19版:家居
   第20版:健康
   第21版:婚庆
   第22版:商业
   第23版:专栏
   第24版:合唱团
   第25版:闲趣
   第26版:房产
   第27版:广告
   第28版:星闻
小年青爱上海派老家具
年末购物吹起怀旧风
胡润发布中国千万富豪的“秘密”
新民地铁城事06小年青爱上海派老家具 2013-01-25 2 2013年0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