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话题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圈子”国人
王立群
  文/王立群(历史学家)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生活在一个与生俱来的圈子里。这个与生俱来的圈子是由每个人的父母、家族决定的。一个人面对这个与生俱来的圈子从理论上讲,只有两种态度:一得保持这个与生俱来的圈子;二是不断打破与生俱来的圈子。

  圈子有大小之分,有雅俗之别。但是,不论大小、雅俗,是圈子,进入都有门槛。准入证的一半在自己手中,另一半在圈子人手中;只有这两个半证完美契合,你才能进入。因此,进入一个新的圈子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你个人的意愿如何,更重要的还要看你要进入的这个圈子是否接受你,承认你。如果得不到圈子中多数人的认可,就不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圈子。接受与承认的标准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标准有两个:一是事功,它就是你的成就;二是为人,你的为人是否得到这个圈子中多数人的认可。

  对自己向往的圈子,不要急于往里进,因为你还未达到进入一个新圈子的门槛。水到渠成,花熟蒂落,功到自然成,春来花自开。当你具备了一切条件之时,这个圈子会自动接纳你,欢迎你。此时,进入一个圈子的时机才真正成熟。

  进入一个自己满意的圈子也不一定能一辈子待在这个圈子里。因为,这个圈子里的人会永远承认你吗?一旦触犯了某些规则,比如为人上的亏歉,比如作事上的低俗,圈子里的人就已经将你踢出去了。即使你名义上还保留在这个圈子里,但是,实际上已经出圈了。所以,世界上只要有入圈,就一定有人出圈。出圈可以自己决定,有时自己也做不了主。到了整个圈子都要驱逐一个人出圈之时,你还能呆在圈子里吗?

  圈子的划分非常复杂。

  有的圈子以职业划分。比如娱乐圈、学术圈、书法圈,绘画圈等等。只有从事这个职业,并且有了同行的认可,你才可能入圈。

  有的圈子以财富划分。比如富人圈,只有你的财富达到一定的数额,你才可以进入这个圈子。

  有的圈子以个人的成就划分。比如名人圈,这也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圈子。名人圈最为庞杂,它包括娱乐界、体育界、文化界、科技界等等。

  有的圈子以官位的高低划分。不到某个级别的官员进不了某个圈子,这是普通百姓难以认知的。在这个圈子里,“非我同类”的意识特别强烈。

  有的圈子以工作划分。你在什么单位工作,你就有一个什么样的圈子。如果你不注意拓展,这个圈子也许陪伴你一生。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圈子。

  打破圈子很难!因为圈子是群体公认的,所以,得不到群体的公认就很难进入一个圈子。我们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进入某个圈子,因为你想进也进不去,既然如此,何必苛求呢?顺其自然是对待圈子最好的办法。以志趣划分的圈子,比如对某人的崇拜,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偶像圈。这样的圈子很松散,进退自如。它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中。

  圈子的交叉很难,但并非不可能。吕不韦是商界精英,但最终却以政治精英著称;范蠡是政治精英,最终成为商界精英。各行各业的精英都可以进入政界。只有政界是各类精英的荟萃之地。

  圈内有圈,永远如此。或者因为与一个圈子核心人物的亲疏远近不同,或者因为观点、爱好、流派的不同,或者因为入圈的原因不同,极易形成圈内有圈的现象。圈内不同派系的相处极为复杂。刘邦当皇帝后,西汉政权形成了功臣派、皇权派、外戚派三个不同派系。维持不同派系的某种平衡,圈子才能稳定。

  圈子能否做大要看气度。大气方有容人雅量,容人方能做成大业。因为同行竟争,刻意打压,只能使圈子越划越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星访问
   第03版:周记
   第04版:话题
   第05版:话题
   第06版:话题
   第07版:城事
   第08版:人物
   第09版:艺文
   第10版:影视
   第11版:汽车
   第12版:潮流
   第13版:旅游
   第14版:健康
   第15版:家居
   第16版:专栏
   第17版:合唱团
   第18版:闲趣
   第19版:广告
   第20版:星闻
那些年,我们混过的网络圈子
“圈子”国人
社交圈依然小,最多也就 150人
逃离圈子
归于圈子是自我禁锢
新民地铁话题06“圈子”国人 2013-06-14 2 2013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