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话题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交圈依然小,最多也就 150人
孙静竞
  文/孙静竞

  1992年,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邓巴(Robin Dunbar)首度提出,人类交际圈的规模最大不会超过150人。这个“邓巴系数”并不是指一个人只可能认识150人,而是指与人互动时,能维持稳定人际往来的最大人数。该理论认为,不论在何种文化与经济环境中,个人的社交圈架构以同心圆的方式呈现,分为5人、15人、50人和150人这4层。内圈的友人数虽少,但彼此往来互动品质较高;外圈友人数多,但互动品质也较低落。那是因为,当一个人的交际人数超过150人时,其社交行为是趋于松散的,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只认得对方的长相和名字,比如企业大老板对其数百名下属,是单方向的人际关系。因为人脑无法妥善处理超过150人以上的交际资讯,因此也较无法深耕友谊。

  进入Web2.0时代后,人们以为网络将打破交往围墙,扩大交际圈。但在咨询公司Oxford Analytica研究Facebook使用者的好友名单数后发现,“邓巴系数”依然有用——绝大部分使用者的好友人数与他们原本交际圈内的友人数目相同,好友人数破千的更是少之又少。

  与此同时,传统圈子的意义仍然重要。科学家芬内·德特斯(FenneDeters)和马西亚斯·梅尔(MatthiasMehl)曾在《社会心理和人格科学》上发表论文指出:是否有人回应社交网络的状态更新似乎并不重要,即便没有反馈,人们也会觉得自己的内容在被人阅读。社交网络与真正的社交可能没什么关系。我们可能只是通过有人在关注自己这一幻象来获得满足。

  另两位经济学家,约翰·赫利韦尔(John Helliwell)和黄海方(HaifangHuang,音译)则在分析了加拿大一项对5000人开展的社会调查后发现,朋友的数目多一倍,幸福感的增加程度与收入增长50%相同。然而,把社交网络搬到网上,更多的朋友则对幸福感毫无帮助。

  以上调查结果似乎印证了:“网络的发达为我们建立社交圈子提供了便利,但无论使用哪种社交网络,若想真正建立起可信的、深层次的、牢不可破的圈子,还是必须定时定量地进行面对面交流。否则,总是会有一种陌生感盘桓在圈子的上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星访问
   第03版:周记
   第04版:话题
   第05版:话题
   第06版:话题
   第07版:城事
   第08版:人物
   第09版:艺文
   第10版:影视
   第11版:汽车
   第12版:潮流
   第13版:旅游
   第14版:健康
   第15版:家居
   第16版:专栏
   第17版:合唱团
   第18版:闲趣
   第19版:广告
   第20版:星闻
那些年,我们混过的网络圈子
“圈子”国人
社交圈依然小,最多也就 150人
逃离圈子
归于圈子是自我禁锢
新民地铁话题06社交圈依然小,最多也就 150人 2013-06-14 2 2013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