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期间,和高中老同学小聚。
陈朴,某外企高管,开着途锐从西溪排屋出来,顺道带我的途中颇为认真地说:“我最近在看禅宗的书,每天冥想至少一小时,想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活着?我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我在这个广袤的宇宙中,算是谁?唉,真希望放下一切去静修。”
我打趣说他想得太抽象——这些问题是很多哲学家或者教派宗师穷极一生都想不明白的,像他这样一个理工男怎么可能想明白?他就叹气了,眼神空洞地看着前方说:“小时候就想着好好读书做城里人,能吃肉,吃糖,现在的生活远比吃肉吃糖要好了……可是突然没有目标了。”
我冷静地看着他,总觉得他的话语中带着轻微的不自觉的显摆——似乎钱足够多了的味道。很想脱口而出的是:“你虽然有点钱,也人前人后被叫着经理老总。但是,企业总归不是你的。公司有没有你这个人,影响不会太大。这个世界上,即便乔布斯,他没有了,苹果依然是苹果没有变成橘子。更何况,你所在的企业是外企,外企有个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最顶层的领导,中国人的面孔鲜少看到,你做到高管这个级别,可能也就是到顶了。级别不提升,收入也就只能这样了。你的收入,也就是够买排屋,离别墅有距离;而车子,离开那些世家的宾利、玛莎拉蒂,自然也有很大距离。”
当然,这样的话,即使我们当初读书时候是“哥们”,也不能说出来,面上我只能说:“你这样已经算我们同学中过得蛮好的,知足吧。”
陈朴还是叹气,说:“我这个经理,都是实干出来的,每天依然加班,本来五一都没有时间,儿子发烧了才请了一天假,这不匀出半天和你们老同学聚聚……有时做着做着就会发愣:我是谁?我干嘛在这里卖命?”
我拍拍他的胳膊,说:“很多人,和你一样辛苦,可是只够温饱。真的醒醒吧,你的命,就是出卖‘脑力’的——你应该感到幸运,书读得够多,算是知识改变了命运,不是出卖‘体力’赚辛苦钱……”
他苦笑:“幸福感可能不如出卖体力的。”
也许吧,不满足感会促进一个人奋进,可也会让人到了某个境地后,发现再努力也无法上升的时候产生自我否定,产生无力感。很多职场精英,急流勇退,怕就是这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