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致富是小家的利益,治沙是大家的利益!”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村妇女高喊一声挺身而出,她就是眼下站在马文瑞面前的牛玉琴。
“沙漠这么大,你一个人能治理多大一片?”在植树的现场,马文瑞握住牛玉琴那双满是厚茧子的手,心疼地问。
“我是治不了多大,我只打算按省里的政策承包一块,自己垫资种树。能种多少,就种多少,等我老了,种不动了,就让儿孙们上手,子子孙孙种,带动左邻右舍和全村、全公社、全靖边县的人都种,我就不信种不到白城子……”
白城子是沙漠深处的一处著名的古迹,在无定河上游支流的边上,原先本是毛乌素沙漠的南沿标志,传说是当年郝连勃勃建立大夏的国都,后来却被沙魔吞没了。
这天,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驱车一千多公里,来到靖边县东坑公社金鸡沙大队,又沿着沙漠中的便道进入到眼前这个小小的治沙点。汽车没有路了,只看见一人、一辆架子车和一道弯曲而深陷进沙中的车辙在延伸……
马文瑞被牛玉琴质朴坚定的回答深深地感动了。“好,你这个想法不错,县委、县政府应当支持你,榆林地委和专署也会支持你,我代表省委省政府也表个态,全力支持你的事业。你有什么困难就讲。”
大家鼓起掌来。牛玉琴感动地脸色更红了,说:“就是希望给我划出一片沙地,让我安心种树。”
“还有,在资金方面也应当给予支持。”马文瑞说着,转身看了看县委书记。县委书记王国文刚刚上任不久,当即表态说:“没问题,省委已经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了,个人可以承包治理荒山荒坡荒沙……承包地,你要多大,就给你划多大。”
这一回,是牛玉琴自己高兴地鼓起掌来。
原来,早在1983年9月,省委、省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大规模种草种树,彻底改变我省干旱地区农业落后面貌的决定》,对农民种树种草承包“五荒地”等若干政策也作出了放宽的规定。在国家支援陕北老区扶贫建设专款中,每年拿出30%~40%的经费,水保部门每年拿出750万元用于种树种草;“三北”防护林建设专款550万元,全部用于造林。在资金使用上,改变只投入不求效益和单纯救济的办法,实行无偿援助和有偿援助相结合;改变单独依靠国家投资,实行国家投资和农民群众劳动积累相结合;把部分投资改为周转性开发基金,做到多次使用,越用越活。
由陕北回到西安,马文瑞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一闭上眼睛,面前就会出现一个妇女拉着装满树苗的架子车,在沙地上艰难行走的身影,就是这样的一个妇女,上有老下有小,却整天孤身一人坚持在沙漠里种树,这使他深受感动。他当即要求省报采写了牛玉琴的事迹,很快在全国引起震动。牛玉琴从此成为全国驰名的治沙模范。
1985年起,牛玉琴正式以家庭承包形式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种草种树,治沙绿化,从一棵树到2700万棵,从11万亩茫茫荒沙到林草覆盖率达80%,把沙漠真正建成了绿色家园。从那时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牛玉琴这个典型一直在前进。一个农家妇女,自垫资金800万元,用人挖、肩扛、驴驮等原始的方法,并在沙漠深处安了家。如今,她家屋后原先一眼望不见边的沙漠,已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绿洲。1988年,已经回到北京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马文瑞回陕北,专程绕道到靖边看望了牛玉琴。以后女导演杨阳拍了电影《牛玉琴和她的树》。1993年10月15日,牛玉琴在泰国曼谷金碧辉煌的泰王宫,从诗琳通公主手中接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拉奥博士奖”,该奖是授予在改造人类生态环境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的。当年,全世界只有三人获此殊荣,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治沙种树,是为了保住我们的村子和土地,说白了也是为了活命。没有土地,没有住处,我们就没了活路。说老实话,治沙如果没有各级党政的支持,没有省里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什么也干不成。如今,我把荒漠治绿了,党和人民肯定我,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其实,这是我的责任,我要当好致富的带头人,沙漠绿化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