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难登
28号楼的何阿姨介绍说,花溪园小区是1997年左右建成的,3幢楼中不少住户都是老年人。
“我们当初从长宁搬来这里,看中的就是电梯房!”702室杨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都已经80多岁,妻子患有骨质疏松症,电梯停运后几乎无法下楼。每天买菜、拿报纸、扔垃圾全靠自己一个人。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下楼前仔细盘算下楼要做的事情,把上下楼的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
没有电梯,送水工到了楼下就不肯搬上楼,每次都要另外加钱;27号一位老人因为脑梗送到医院,可以出院了却难以回家……眼下正是高温酷暑,居民们纷纷抱怨:没有电梯真是“苦不堪言”。
梯难开
电梯为何“罢工”?28号楼电梯门上的《告知书》显示,去年10月,普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小区27、28、29号正在使用的3台电梯进行了风险评估,针对使用情况出具了要求设备更新的整改通报。去年11月,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又对3台电梯进行年检,3台电梯不符合使用标准,判定为不合格。鉴于上述情况,曹杨物业公司于2011年12月底对三幢门牌的42户业主(除1楼外)就更换电梯事宜进行了意见征询。征询共回收29份意见征询单,同意更换的有13户,不同意更换的16户,另有13户未能回收。统计结果显示本次意见征询未能通过。
钱难收
电梯存在安全隐患不得不停,那么如何让它尽快重新运转呢?记者从曹杨物业获悉,29、28、29号是商品房,也是小区仅有的带电梯的小高层。电梯停运之前,小区业委会出过一个电梯更新方案。根据预算,3部电梯的更新费用加上土建结构改造费用约70万元,物业维修基金支出30万元,余下的40万元由42户居民按住房面积大小分摊,大约每户出资8000元至10000元不等。
方案一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这不,高楼层的住户投了赞成票,低楼层的住户却不乐意:自己刚搬来不久电梯就停运,电梯的福利没享受过,凭啥又要交钱换电梯!
“只要有1户居民不交钱,我们就没办法换电梯,也不敢擅自恢复老电梯运行,”曹杨物业工作人员也叹气了苦经。经过三四个月的工作之后,现在27号、29号已收齐了钱,但28号仍在僵持状态。28号居民无奈地问:如果十年八年凑不齐,是不是准备把我们这些高层老人全部困在楼上?
题难解
花溪园小区业主的遭遇并非个别。“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大量高层建筑开始建造,”上海电梯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秦炯分析说,“一般说来,电梯使用10年左右需要大修1次,使用15年左右,主要部件就面临报废了,”秦炯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使用期满15年至20年的老旧电梯就有近3万台,而上海目前在用的电梯总数约15万台至16万台。也就是说,每5台电梯中就有1台老旧电梯。事实上,在本市一些居民小区,已有不少电梯处于“怠工”或“罢工”状态。
老旧电梯“退休”后如何迅速更新?这已是上海众多高层大楼的集体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