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则“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的消息在微博上煞是热闹。这100件事中,前10件分别是出去玩、参加暑期学校、去野营、去游泳、做体育运动、打棒球、去海边、去钓鱼、去图书馆、去旅行。其余90件事情中,也没有一件是与上补习班、做教辅练习册相关的内容,绝大多数是着眼于孩子们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的活动。但不少中国中小学生家长却总担心孩子浪费时间,两个月的暑假要替孩子安排得满满当当——英语班、“占坑班”、作文班等。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朱益明说,暑假就是休息娱乐,否则就不叫放假了,“同学们在暑假里要做的,应当是那些在开学后正常教学时段不能够集中大段时间去做的事,比如社会考察、同伴交友活动等。”
在上海,市教委多次重申“减负”令,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课外作业应保证绝大多数同学能在1小时内完成等。尽管这是开学后的要求,但如果移到假期来看,完全可以打个“对折”或是更少的比例。比如,要求小学低年级不得布置假期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的假期作业量每天不得突破半小时,高中不得突破1小时。如果教育部门能够出台这样的硬规定,那么,既便于学校参照执行,也为查处个别学校擅自增加学生负担提供了行政依据。
本报记者 王蔚 (暑期教育热线:聚焦新鲜事、有趣事、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