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昨晚6时,上海书展送走最后一批读者,落下帷幕。
九年书香之旅,创下历史新高——15万余种图书,460余项文化活动,700多位海内外知名人士亮相书展现场,32万申城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参加了这一文化盛典。上海书展主会场实现零售码洋4800万元,分会场实现零售码洋1200万元。
上海书展书香四溢的七天,给上海这座城市,给全国读者留下的是新的生活选择,新的城市理想,和难以忘怀的城市记忆。与往年不同,本届上海书展呈现六个更加突出的亮点——
更加突出文化品位
上海书展作为全民阅读示范平台,其重要价值在于引领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影响提升人们精神追求,营造彰显城市文化魅力。为此倡导名人大家牵手百姓大家,与广大市民读者共享精美文化盛宴。从大卫·米切尔、苏童、莫言、阿刀田高、吴念真等作家谈“影像时代的文学写作”,孙颙与陈丹燕对谈“外滩印象与漂移者”,到莫言与阿刀田高对谈“小说为何而存在”,都能看出本届书展为提升文化品位,打造以出版和阅读承载高品质文化追求、高端学术研究和中外文化传播三位一体“文化高地”,所作出的努力。
(下转A10版)
(相关报道见A21版至A22版) (上接第1版)
更加突出阅读价值
上海书展致力于将“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送入千家万户,第二届“书香中国”阅读论坛、首届“上海国际文学周”国际论坛、“书香·上海之夏”系列讲坛活动、首设的“静安读书日”……文化思想得以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本届上海书展首次推出实景版理想书房,鼓励人们重返书房进行“深度阅读”。精心设计了少儿书房、家庭书房、白领书房和企业家书房等四类书房,更加直观地诠释了上海书展努力打造“中国最美书展”的人文追求。
更加突出学术引领
学术受到尊敬与礼遇。学术文化分量加重,成为本届书展引人注目的新趋向,最有代表性的出版人、重量级的专家学者、优秀的专业学术出版机构、大学出版社、丰富的学术图书、学术讲座……共同刮起一股强劲的学术旋风。
首届学术出版上海论坛以“学术研究与学术出版”主题,汇聚全国十余家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和国内近30家著名学术出版机构的掌门人齐聚上海,就中国学术研究与学术出版的现状、规范化以及未来发展展开深入交流。
更加突出专业功能
上海书展的新书首发、机构馆配、版权贸易等专业功能日益提升,已成为中国书业交易交流的专业展会,“中国书业馆配年会”吸引全国近300家图书馆参与团购,实现销售码洋近6000万元。此外,本届书展还设立了版权产业馆,来自日本、韩国等多家境外出版机构和版权代理公司参展,并举行了“数字时代的版权跨界运营”研讨会,吸引来自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以及国内出版、影视、动漫、娱乐跨界领军企业积极参与。
更加突出国际元素
国际化是上海书展非常关注的发展方向。本届书展以全民阅读的大平台为基础,将视野投向全球,更加注重探索中国出版文化的国际化发展空间。举办2012上海国际文学周,邀请海内外知名作家,以国际文学交流的形式,推出24场活动,海外作家有英国的大卫·米切尔、乔·邓索恩,日本的石田衣良、阿刀田高,西班牙的苏珊娜·富尔特斯,俄罗斯的克鲁平,马来西亚的黎紫书,中国台湾的吴念真、陈雪,内地作家有莫言、苏童、孙顒、陈丹燕、陈思和、郑体武、毛尖、路内、张怡微等。
数十家国际知名童书出版机构与国内各少儿图书出版社,让中国小朋友与世界阅读同步。
更加突出以人为本
本届上海书展在场馆空间布局上,努力做到“动”“静”分离,对现场的推广音响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尽量为读者创造更好的购书、阅读的宁静环境,很多读者反映“上海书展宁静了”。
除按惯例在场内继续设置总咨询服务台和若干休闲区、休息区,提供导购、纪念印戳、餐饮、轮椅租用、手推车服务、免费雨披、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投诉接待、失物招领等便民服务措施以外,上海书展第一次增设面向读者寄书的优惠快递邮政服务,让读者可以“空手回家”但是“满载而归”;第一次实现场内WiFi免费上网全覆盖……而由百位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小橘子”也为读者提供了特色、专业的导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