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直到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小欣甚至都不会自己脱裤子,连上小学的时候都尿在裤子上。当时她奶奶还叫老师帮她脱裤子,王晨觉得这样真的把孩子惯坏了,这怎么得了?就很严厉地要求小欣学着自己穿裤子、上厕所。当时王晨认识到,孩子这样真的不行,但是无奈工作确实很忙,所以还是只能放手给爷爷奶奶带,不知不觉孩子整个小学就这样被宠着上完了。
王晨心想,两位老人对小欣是有些溺爱,可能小孩长大就好了。哪知道孩子年龄越大,反而越是胆小、懦弱。上课时,只要老师走到她跟前,她就显得很紧张,正在写字的手就会打颤,无法书写。要是老师提问小欣时,她就会脖子和脸都涨得通红,越是急就越说不出话,如果继续追问她就会掉泪,但仍旧一言不发。看到她这种性格,小伙伴们也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
现在,王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觉得必需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若她自己日常的生活不能自理,自然在其他的事情上也会产生心理依赖。
今年小欣放暑假的时候,王晨开始试着训练女儿。可当小欣面对应该由自己完成的一些事,总是希望父母去做或等父母的指导和吩咐,就是不能自己一个人单独完成。比如很简单的几件事,要她每天下楼帮家里拿报纸,每天去买杯豆浆什么的,一定要王晨吩咐她才做。而且她连自己做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害怕,到晚上让她自己单独睡觉,她也会一直睡不着,半夜又偷偷爬到奶奶的床上。面对这样的一个女儿,王晨感到很头疼,她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显然,小欣对家长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这种情况长期持续,就会难以适应学校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小欣产生心理依赖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最大的来源就是长辈的溺爱。她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就会胆怯,因为受长辈宠溺过度,所以她很难与同龄伙伴交往,而同龄人肯定也不欢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警惕这种依赖心理的危害性。
心理处方
首先,王晨要和孩子进行一次平等的沟通,平时注重增强其自主意识,锻炼其自理能力,当孩子主动要求做事时给予鼓励,在孩子遇到难题时鼓励其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面对小欣自主意识较差独立生活能力较弱这样的现状,家长要耐心地从头教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如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整理图书、叠好衣裤等,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的自主意识将渐渐得到强化。坚持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就能养成自立的习惯。
其次,不要当着孩子面说“都是爸爸妈妈不好”、“就怪爷爷奶奶太溺爱”这类的话。
另外,考虑到小欣读初中了,孩子进入了同一性——角色混乱阶段。她会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如何。此时她模仿的对象变成了周围的同学,在她的内心是渴望获得同伴的认同,进而建立起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因此,家长可以多熟悉和小欣有接触的同伴,并从中找出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同学,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逐步改正其依赖的行为。
最后,特别值得王晨注意的是,孩子依赖的习惯是经过较长的时期才形成的。同样,想要纠正这一行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尤为重要。过于仓促或激烈的矫正措施,都有可能会使孩子误认为她是个不受喜爱的人,从而对她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一方面要增加孩子成功的经验,积极培养其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还要设法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她的,但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
章睿齐(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研究员)
心理邮箱:jyszjh@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