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负责人吴幼敏介绍,最近5年来,本市老年维权数量每年在3-4万例,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是,财产权日益成为维权大类。来自本市司法机关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以2009年为例,当年全市法律服务援助机构和法院共受理老年人来信、来访、来电总数4.98万人次,其中涉及频次较高的依次为:住房权、赡养权、财产权、婚姻权和人身权受侵问题,调解处理4.9万人次。
“在日益突出的老年财产维权背后,是与婚姻、家庭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老人再婚引发的房产纠纷尤为突出。”吴幼敏说,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更多老人愿意接受“健康老龄化”,丧偶、离异老人希望重组家庭,但再婚必然带来财产问题。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5年前小辈反对老人再婚的主要原因是观念问题——人老了,不需要爱情和婚姻,这曾是一种普遍的误解;但近5年来,老年再婚受阻的主要原因则是财产问题,面对房产——家庭“最大一笔财产”可能被分割的现实,一些小辈便不遗余力地反对老人再婚,由此引发与财产权、婚姻权、赡养权相关的涉老维权数量增加。
老年问题研究领域的一种观点是,进入“十二五”以来,申城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的数量分别呈现出“加速增长”和“平稳增长”态势,老年经济收入状况普遍改善,因此,老年再婚及由此带来的财产等问题,也将在一定时期内呈现上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