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不对板
今年10月14日,孙先生在京东网上看中一款商品———“远梦双人澳洲纯羊毛冬被”。记者看到孙先生当时保存的网页,在商品介绍中,“填充料”一栏写着“100%澳洲羊毛”,正由于这“100%澳洲羊毛”,孙先生才果断下了单子,买下这款商品。
10月15日,被子送到家中,细心的孙先生拆开后,特别留意被子上的吊牌,一看却大吃一惊:被子的吊牌上,分明写着“40%澳洲羊毛”!“难道是送错货了?”孙先生很纳闷。于是,他致电京东网,京东网表示,货没送错,这就是他定的“远梦双人澳洲纯羊毛冬被”。那么,为什么“100%澳洲羊毛”成了“40%澳洲羊毛”?孙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记者也登录京东网,搜索到这款“远梦双人澳洲纯羊毛冬被”。在商品介绍的“填充料”一栏中,之前的“100%澳洲羊毛”,已被悄然改成“40%澳洲羊毛60%国产羊毛”。
虚假宣传
记者致电京东网,工作人员称,这款被子确实是“40%澳洲羊毛”,之前的“100%澳洲羊毛”可能是“不小心写错了”。对于孙先生的情况,他们可以办理退货。而关于“不小心写错了”的答复,孙先生很气愤:“这分明是网站的虚假宣传;如果不仔细看被子吊牌,还不是给网站‘忽悠’过去了吗?”
律师表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像京东网这样的行为已违法,孙先生等消费者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要求京东网赔偿。
缺乏监管
随着网络购物行业呈爆发式增长,网购数量不断壮大、用户量不断增加,网购也成了消费者维权投诉的重灾区。本报屡屡接到消费者关于网购的投诉,京东网更是首当其冲,今年9月22日,本报就刊登《电视机刚买一月屏幕成“花脸”》,批评京东网货物质量差;10月17日,又刊登《网络购物投诉居高不下》,批评京东网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购维权专家姚建芳认为,电子商务投诉量大,根源在于电商的发展缺少相应的行业监管法律准则,商家与消费者发生纠纷时,消费者由于证据不足等原因,往往处于弱势,导致投诉无门,维权无效。京东网这样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物的恶劣行为,有关部门应该好好管一管。
本报记者 屠仕超 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