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柯先生感觉身体不适,到五角场附近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做腹部CT。检查报告令他大吃一惊:胆囊不大,壁不厚,其内密度均匀。“10年前自己因胆结石急性发作做了胆囊切除手术,这份检查报告却让我再生了一个‘新胆’, 到底怎么回事?”柯先生希望通过本报督促院方重视,查找发生错误原因,提高医疗水平。
【调查附记】
接到反映,记者即向院方投诉部门转达。当时,一接待人员听了情况后表示,这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低级错误”,她保证会向有关科室转达。记者便将柯先生的联系电话及记者的联系电话告诉了她,希望查出“低级错误”的原因,并给个说法。
然而,时隔一个月没有回音,记者再次联系该院负责投诉的接待人员。对方表示一定督促有关科室尽快给回音。
【记者点评】
一个人、一个单位,犯点错误,出点差错,都是难免的。但出了差错一点不重视,也不及时查找原因,这不仅是对病人不负责任,更是为今后的大错埋下隐患。作为一家救死扶伤的三级甲等医院,对患者反映的一个“低级错误”,一个月都没有给回音,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呢?
本报记者 高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