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无疑是最为普及、最受欢迎的乐曲之一,在音乐会上,它亮相频率也最高。然而,一位乐队演奏家慨叹道:“在短时期内反复演奏《蓝色多瑙河》上百次,简直是一种痛苦!”演奏家这种“痛苦的体验”一般乐迷不可能有,但假如在同一时间持续欣赏同一类型的音乐,有时的确也会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所以,我尤其喜爱那种奏唱兼备、风格多样的综合音乐会。可惜,不论现场演出还是播放碟片,这种综合音乐组成似乎并不多见。
去年过生日,孙女投我所好,从美国给我捎来一款Apple mp3。于是,我花大半个月的时间,整理“库存”碟片,精选自己最喜爱的、不同类型的声乐器乐曲六百余首存储其中,编成专辑,尝试实现我的“综合音乐会”梦想。
我的那些碟片很普通,但我把古典的和现代的、高雅的和通俗的、艺术的和流行的、外国的和民族的来个兼蓄并收,倒真的构成了一部内容五花八门、风格百态千姿的可爱的“大杂烩”。所选的曲子虽只是乐海一粟,但随机播放的程序变化无穷,组成的“综合音乐会”也就不计其数了。当金戈铁马的《威廉退尔序曲》与宁静深邃的《沉思》夹杂奏响,激越高亢的《今夜无眠》与优雅缠绵的《我住长江头》交替入耳,感觉真的奇妙极了!
我还存储进去不少特殊素材,像伴有混声合唱的《1812年序曲》和交响乐伴奏的中文版混声合唱《蓝色多瑙河》,都别具风味。而许多乐曲如《月光》《天鹅》《幽默曲》《圣母颂》等多种演奏、演唱方式的版本,更是“一人千面”,缤纷如画。童声歌曲从来是我的最爱,所以在我的“综合音乐会”中必不可少,那清亮纯净的童音天籁,足以把心情漂洗得晶莹剔透,一尘不染。
我的“综合音乐会”每天“开演”早晚两场。
按照家庭的分工,早餐归我张罗。于是,我先戴上耳机“启动”综合音乐会,然后烤面包、冲咖啡、煮鸡蛋……吃完早餐,整理餐桌、洗刷餐具……都在顶级的乐队和歌唱家的“助阵”下完成,单调机械的家务活,变成了轻松愉快、“手舞足蹈”的赏心乐事。晚上睡前,斜倚床头,闭目养神,任由小蝌蚪精灵低吟浅唱,松弛我神经,哄我入梦乡。
有的时候,我还会为自己“加场”,这或是为了专心欣赏,或是当心灵需要淋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