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一些美丽的名女人,她们有的叱咤于政坛,有的跻身文坛,有的游走于“花界”,有的肩负民族的责任,这些红颜虽非个个薄命,但她们却被后人误读。戏剧学者陈云发新著《历史误读的红颜》(文汇出版社出版)以当代人的视角,对古代被误读的19位著名红颜进行研究,拂去了笼罩在她们身上的各种迷雾,还了其本来面貌。
陈云发认为,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社会中,男性帝王处于主导地位,所宠女性虽可能为腐败男主子“添恶”,但并不起主要作用。如幽王覆国是西周早就贫弱,又加天灾造成,但褒姒却背了黑锅,“烽火戏诸侯”其实是一场被夸大了的游戏。类似的例子还有毁于好色崇奢唐玄宗之手的杨贵妃和因美丽而遭吴三桂蹂躏的弱女陈圆圆,文人们把唐朝由盛转衰和导致清军入关的责任按在她们头上,这就有些荒唐。
女性通常具有人性中柔婉、温馨、善良的品质,并濯荡着男性的灵魂,我们从这本《历史误读的红颜》中看到的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蔡文姬等都具这类特质。但是历代史学家往往将这些女子任意拔高,让她们带着“爱国”“烈女”等镣铐跳舞;例如和亲美女王昭君,在促进民族融合光环下的远嫁之苦,“从胡俗”再嫁丈夫之子的内心之痛,又有多少人理解?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却要美女以肉体去承担安边、保国重任,实在是一种悲哀。至于残忍地逼迫蔡文姬抛夫别子的曹操,至今仍被文人们误认为是她的“父执”,没有人正视这位才女在《胡笳十八拍》中对曹操的怨愤。
当然,历史上的女性并非都是弱者,极少数才志高远的红颜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但也总被误读,作者对她们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抹去了正统史观下强加在她们头上的尘埃。《历史误读的红颜》全书25万字,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但叙述却很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