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家家境贫困
与左邻右舍新建的楼房相比,方方的家实在简陋。破旧的一层老宅,桌椅家具都很简单。屋外,70多岁的奶奶正在砍芦粟,地里还种着南瓜、蚕豆、蔬菜。
或许是缺乏营养的关系,方方长得很瘦弱。拿着8位叔叔阿姨带来的新书包、水果和慰问金,方方羞涩地笑了。“他们这几年帮了我们大忙了!”年迈的爷爷不善言辞,但感激之情是从心里涌出来的。
登上“爱心助学”名单
2年前,这个小女孩的生活一夜改变。父亲离开身边,母亲远走他乡,只剩她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以种地为生的家庭失去了劳动力,方方的学费、生活费一下子没了着落。经过学校审核后,方方登上了本报的“爱心助学”名单,求助社会热心人的支持。中石化闵行油库党支部看到了这份名单后,对方方的家境同情不已。那时崇明隧桥还没通车,但油库的党员叔叔阿姨还是走进了方方的生活。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每年,油库都组织员工们捐款,给方方送上几千元的助学金和慰问品。方方也不定期地写信给党员叔叔阿姨。方方的学习成长时时牵挂着党员们的心:方方英语考了第一,叔叔阿姨买了一台复读机奖励她;数学成绩不太理想,大家又商量着要帮她买参考书,支部里的年轻党员还为她辅导功课……
每逢春节、中秋这些节假日,油库员工就会结伴来到方方家,送上一些零花钱,再看看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根本没干过农活的城里小伙姑娘,经过爷爷奶奶的“培训”,剥甜芦粟、摘柿子、打水、搬重物,一个个做得有模有样。
依偎在叔叔阿姨身边,方方轻声说起自己长大后的理想。“如果你考上大学,我们就资助你到大学结束。哪怕我们都退休了,‘接班人’还会一直关心你!”中石化闵行油库副主任潘冠群说。
本报记者 金旻矣 通讯员 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