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影子
故事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瑞安农村的周万顺决定卖掉祖屋,将13岁的女儿阿雨送出国,并和媳妇赵银花带着16岁的儿子麦狗闯荡温州,寻找商机发大财。这个过程中,他们拾过荒、卖过鞋,干过“投机倒把”,也开过工厂。草根温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省坐车的钱,银花提着大包一步步挪回家中;为了拍女士的鞋样子,周万顺被当成流氓暴打。但他们却又能屡次透过微小的细节发现无限的商机:看到别人卖服装喊“出口转内销”,周万顺卖鞋时马上加入这句吆喝;看到上海鞋店鞋样单一,他又抓住机会将温州多样的鞋带到上海……
虽是主旋律电视剧,但《温州一家人》里看不到“高大全”形象,也看不到“丰功伟绩”。它将目光对准改革开放洪流中的普通人,通过周万顺一家人命运的起起伏伏,让人感受到平凡人蕴藏的无穷力量,折射出改革开放时代给广大群众带来的根本变革。许多温商都表示,在这部电视剧中,看到了自己当年艰辛创业、跌倒了又爬起的影子。
人物立体丰满
相比部分电视剧中创业英雄被“神化”的形象,《温州一家人》的人物则塑造得立体丰满,有着鲜明的生活化自然流露,主人公周万顺作为温商的代表,其创业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卖鞋被工商局没收,连本带利全赔了进去;他卖假开关害得工厂失火,不得不逃跑免受制裁;他挪用自己工厂里的钱,招来牢狱之灾……他有成功,也有失败,他脑子活泛好使,却也浑身带刺。而第一集中,他更是不顾家人意见,以大家长式的作风将幼小的女儿送出国,并强迫儿子退学和自己做生意,显得不近人情。这样的形象有着许多小毛病,但却更真实,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而李立群饰演的周万顺表演则张弛有度,发现商机时的精明,追求成功时的执着,面对儿子时的无措……每一面都被他演绎得生动形象,真实可信。
场景制作精良
许多观众都感慨说,这部电视剧就像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真实记录了那个年代的故事。事实上,对年代场景和细节的还原与营造,恰好是《温州一家人》的一大特色。钞票、服装、标语、百货商店、藏钞票的铁皮饼干盒……每一处都与当时的情景吻合。第二集中,周麦狗盯着报刊亭中的画报看,仔细一瞧还能发现其中有《大众电影》和《上影画报》,封面正是上世纪80年代烫着鬈发的时髦女郎。
一些温州籍观众也在剧中发现了多处温州元素,“排排阵”、“棺材抬到清明桥”、“丝瓜打鼓,中看不中用”……这些都是温州的俚语与俗语。
陶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