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连夜读完J.K.罗琳的《偶发空缺》,没有像平常那样放到书架上,而是把它放在了床头的书桌上,因为我知道它将不会是那种一口气读完然后不再被翻开的推理小说(谜底揭开之后再无悬案),它不是,它会被一再地翻阅,它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故事,是每一个人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是镇议员巴里在公开场所突然死亡,目睹这一死亡的人迅速将这一消息在镇上传播,于是,震惊、兴奋、悲伤、迷茫……迥然不同的反应在镇上大小人物中间、如多米诺骨牌效应般连续蔓延,各种角色一一登场,真正的表演开始。这多少让人想到如狄更斯《双城记》那样的故事,迷雾笼罩的原野上,一辆风尘仆仆的马车被骑马的传信人追上,向车中人通报一个密码般的消息,于是,阴谋、政治、爱、牺牲……迥然不同的各种力量揭开尘封多年的悲剧故事。故事的起点也是终点,选在这一刻开场,是以死代替生,以生书写死。生死之间,本没有什么新鲜事,所不同的,只是个人的选择,以及善与恶的阵营中的人数的多寡,比数值决定故事的颜色与明暗。
罗琳的这个故事是黑色的,暗调的。这是一个普通的小镇,一群普通的人,一群如此可怜而又如此可怕的人。镇上有绅士,有流氓,有烈女,有荡妇,有绵羊,有屠夫,有猪狗,也有蚊蝇,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也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不过话说回来,到底什么地方是最适合人这种生物居住的呢?这种生物的成年种类,似乎不在污糟腐烂的地方寄居就无法生存下去似的,有时甚至刻意在干净的土地上排泄秽物、养殖蛆虫,作为供养自己的肥料,不但自己不要干净,也不许别人干净,为此他们建立了一整套的社会潜规则,和白纸黑字写下来挂在议会大厅里明示给民众看的表面规则截然不同,彻底相反,虚伪和恶意是他们的必需品,每一天都不能少。
离开魔法世界的罗琳,在这部转型之作中,将麻瓜的世界与伏地魔的世界之间的边界涂抹得如此模糊,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了哈利·波特,没有了霍格沃茨,没有了邓布利多,没有了斯内普……一句话,没有了对手的伏地魔。这就是真正的麻瓜的世界。《偶发意外》中的成年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好人”,唯一的“好人”一开场就死去,正义和公平消失,只剩下利益,只剩下一个赤裸裸的、逐利的世界,人人寡廉鲜耻,且以耻为荣,从议会主席到中学校长、从律师到医生,都在觊觎死去议员留下的空缺,遗憾在那个空位子上,白花花的银子正在往下倒,却没有人接。
罗琳接受电视采访时,激情和愤怒袒露无疑,然而读其小说,却是正统的古典派,不借助寓言,也无意夸张,以近乎冷漠的冷静叙事,状写这个时代最严重的沉疴,那些不动声色的伏笔,暗潮涌动的对决,最不可错过的,是一群“恶童”在网络上向大人们开炮的人肉搜索,小鬼们造反,颠覆成人世界,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儿童仍然是罗琳对阴暗世界的一丝稍显亮色的温柔期许,还能流泪就有希望,即使只能不甘心地、微弱地喊一声“救救孩子”,却秉承了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文学传统:直面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