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自1965年原版的《大闹天宫》3D版,成为了今年动画市场的热点。而提及那部中国动画电影的经典,就不能不提到在中国动画界享有盛誉的万氏兄弟。近日,在旧书市场上发现了一本由万籁鸣口述,其儿子万国魂执笔的《我与孙悟空》。这本书本身就非常罕见,更令人惊喜的是,其中有万氏四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的亲自签名。
万氏兄弟出生在南京一个小商人家庭,四兄弟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特别是万籁鸣,天赋极高,他常向儿童刊物投画稿,几乎“百发百中”。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招聘插画师,万籁鸣寄画自荐,当即被选中,因为他的画形象生动,有时代感,竟被美术部主任尊称为“籁翁”。
1940年,为了不输给美国迪士尼的世界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经过一年半的苦战后,万氏兄弟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亚洲非常有影响。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交给他任务——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片《大闹天宫》。用动画表现孙悟空,是万籁鸣20多年的心愿。首次拍摄彩色动画片,要求技术更高,要求思想更有深度。万籁鸣放开手脚,从故事情节、人物造型设计、武打动作到音乐、道具和表现手法,都作了新尝试。万籁鸣认真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或访问民间艺人,或向演猴戏的京剧演员求教,研究“猴”的脾性、神情、动作,把孙悟空“人、神、猴”三者合一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还借助于自己掌握的剪纸、雕刻、手影等技艺,汲取木刻、年画等艺术特点,和张光宇、张正宇共同设计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六七十个文臣武将的造型,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拍摄《大闹天宫》期间,万氏四兄弟中的老大万籁鸣、老二万古蟾、老三万超尘都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
在《我与孙悟空》一书中,着重介绍了万氏兄弟早年开拓动画片事业的坎坷经历,叙述了新中国动画片事业的巨大成就,着重记录了饮誉中外的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创作过程,陈荒煤所作的《孙悟空赞》中特别提到,艺术家与一般人的区别,只是在于艺术家能够不畏艰险,顽强斗争,呕心沥血,用手和笔、动作和表情,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把自己体会到的真挚情感表现出来。万籁鸣则在后记中提到,由于当时已经年近九旬,执笔困难,全书均由大儿子万国魂写成,从前面的签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万籁鸣的字还是有些颤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