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了。邮政部门为历届“党代会”发行过不少首日封。然而,收集“党代表”实寄的首日封似乎有点难。
1997年8月底,我从订阅的《新民晚报》上,看到了“代表风采录”新辟专栏,集中介绍了上海十五大代表。一位来自基层的代表,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楼帼玲,是上海华联商厦的普通营业员。她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对党的承诺。
该文见报,离她赴京开会没剩几天了,我心急如焚。“果断”地给她写了一封信,附了一枚“十五大”火花,提了一个“非分”的要求:希望得到一枚首日封,且要把这枚火花贴于信封上,并希望从人民大会堂首日寄出。
要求有点高,我并没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党代表到北京是参与党的大政方针的讨论和制定,哪有时间顾及这些小事?哪里会搭理一个陌生的异地收藏者?
十五大开幕第三天,单位收发员打电话通知我有北京的信件。心里估算:北京到苏州的邮路,差不多三天,莫非真能如愿?我急匆匆跑去,果真,一枚十五大开幕式首日封闪亮地出现在面前。这枚首日封右上角贴有十五大纪念邮票,图案为:在一片绚丽的玫瑰红中央,金黄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徽放射出璀璨的光芒;15面飘动的党旗紧紧围绕在它周围,编织成一个庄严又生机勃勃的花环,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凝聚力。盖在邮票上的纪念戳刻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1997.9.12中国”字样。信封上还有一个普通邮戳:“北京西外大街1997.09.12.20”。首日封除书有收信人邮编、地址、姓名外,落款为:上海十五大代表楼帼玲(图下)。我捧着首日封,兴奋不已。激动之余又想,那枚火花呢?
我本能地把首日封翻了过来,那枚寓意葵花向阳,人心向党,普天同庆的南通火柴厂“十五大”火花封标,赫然在目。落地戳恰到好处,盖上了五分之一左右。
十五大闭幕后,我特地致函感谢,不久收到回信:那天开幕式前,人民大会堂购买首日封的代表排起了长龙,好不容易轮到,又匆忙贴上火花,写上地址,准备盖“人民大会堂”邮戳投寄时,大会的预备铃响了,只好作罢。散会后,邮局人员撤了,下午还要开会,所以只能在晚上回到上海代表驻地邮局投寄,请原谅。至于火花,由于面积太大,有喧宾夺主之感,与我一起的代表都建议贴在信封的背面……
尝到“甜头”的我,不甘罢休。今年11月,在本市晚报上,看到苏州供电公司普通党员、十八大代表韩克勤的介绍,再次如法炮制向党代表求助。
出乎我的意料,韩克勤收到来信,在启程前往北京之前,通过手机,给我回了短信:“希望我能圆满完成你交办的事。”
同样也是大会开幕后第三天,一枚由北京邮票公司发行,贴有“科学发展”和“继往开来”两枚邮票的首日封寄到了我单位,“北京人民大会堂2012.11.08.20”字样的邮戳清晰可见(图上)。为表示感谢,我即给这位正在北京开会的党代表发了短信,她的回复更令人惊喜:那天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如愿完成任务,很高兴。今天又给你寄出了一枚首日封和一枚小型张,应该算是超额完成任务吧!
单位同事得知我这二枚首日封的来历后,都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