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目前三分之一的英国人正被睡眠问题困扰,其中女性比男性更严重。专家指出,由于压力过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一种被称为“半失眠”的新症状。
睡眠不时中断
和失眠症患者整晚无法入睡不同,“半失眠”人群的睡眠不时中断,尤其在特别繁忙和压力巨大的日子,他们可能每隔半小时就醒来一次。因为大脑仍不停运转,他们甚至无法熟睡超过一个小时。
伦敦一家医院的睡眠问题专家拉姆拉罕也把这一现象称为“泡沫睡眠”:“这并不是一个科学术语,而是我的病人的真实感受。他们虽然睡着了,但没有得到休息,他们的头脑被各种信息塞满,高度兴奋。”
大脑没空“停机”
英国一个专门帮助人们克服疲劳的组织“能源计划”花了5年时间对3万名“半失眠”者进行研究,发现现代科技产品很可能是这一现象的“元凶”。该组织负责人戈麦斯说:“工作压力一直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之一。但在过去,工作和家庭可以严格分开,离开办公室就意味着停止工作,即使白天承受巨大压力,
依然可以在晚上调节过来。但现代人所谓放松,往往是上网购物、边看电视边发微博等,头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睡眠时就会出现问题。”
研究显示,电脑屏幕光线会使身体内诱导自然睡眠的褪黑激素减少近四分之一,而在睡觉前使用手机的人,需要花更长时间才能进入深睡眠阶段。
专家指出,在现代社会,令大脑出现信息“超载”的原因,不仅仅是每天接受海量内容,更重要的是没有“停机”的时间。比如过去在咖啡厅约会,如果朋友迟到,人们通常会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让思绪“放空”,大脑得到减压和休息。可是如今,人们一般会拿出手机玩或者上网,又让新的信息涌入脑海。
提倡“电子日落”
拉姆拉罕建议,每隔90分钟让头脑来一次“小憩”,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排队时,适当让头脑“放空”。如晚上必须使用电脑和手机,不妨把屏幕亮度调暗。另外,把字体调大、把设备放到尽量远的地方,也有助于减少对睡眠的影响。
拉姆拉罕认为,在入睡前尽量不要上微博等一些内容快速更新的网站。专家建议,人们在上床前一个小时,就应该关闭所有的电子设备,他们称之为“电子日落”。这样有助于身体逐渐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 麦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