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这大概是将门出虎子吧
“好哇!老鹰关在窝里是飞不上高空的。让它到海、空去翱翔、迎着风浪搏击吧。这样也不辜负他老子生前的嘱托。”
提起张小辉的父亲张海波,俞列平和沈杰脸上都现出一种深深的缅怀的神色。张海波和俞列平是十几年来食同桌、寝同裘的老战友、老搭档,同时他俩又同是沈杰的老上司,老大哥。俞列平当连长,张海波当连指导员,俞列平升为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军后勤部部长,张海波也几乎同时晋升为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副政委、政委、军后勤部政委。而沈杰也是一直跟着他们工作的。他们一直战斗在一起。渡江战役时,张海波不幸中弹牺牲了。遗下一个十三岁的儿子张小辉,俞列平就把他收养为义子。俞列平永远不会忘掉张海波生前对他的嘱托:“老俞,我们这些长年累月地在枪林弹雨中过日子的人,难免有一天会被报销,去见马克思。对于这一点,我个人从参加革命第一天起,早就豁出去了!不过现在有一个拖累,就是我还有个崽子叫张小辉,这你知道,我的意思是说,万一,有那么一天,我被报销了,就请你照应一下我的小崽。我的要求不高,长大一点就让他当兵,当一个好兵,当一个无私无畏、让人民放心、让毛主席放心的好兵,我就死也可瞑目了。当然,在马克思那里,我也会为你祝福的。”俞列平轻轻地擂了他一拳:“老张,看你说到哪里去了。像我们这样的勇汉,连死神见了都要退避三舍,你怎么会被报销呢。去去去,不要胡思乱想了……至于照应小辉,这还用说吗。我和你——老俞和老张,简直是一对难分难离的孪生兄弟,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不用说以后,就是现在,我也会把你的小辉当成我的亲生儿子看待的。”
“对于你,我自然是放心的。我只是强调一下,我的这个小崽特别适宜当兵。他从小就爱弄刀弄枪的,而且对敌人有一种天生的仇恨,我看让他当兵,将来会比他的老子——我,有出息。”
俞列平笑笑说:“对,这大概是将门出虎子吧。”
谁知,这一席话,竟真的成了张海波临终前的嘱托。俞列平每每想起这,心中就升起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决心把张小辉带好。南京解放后,张小辉就强烈要求参军,继承父志,俞列平未同意,因为他觉得张小辉人还小,在地方上再读几年书,把文化基础打得好一点,以便将来我军建设国防军时好派用场。抗美援朝时,张小辉多次强烈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去打美国鬼子。俞列平这才同意他的请求,准他入伍。但因他年龄较小,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当通讯员。俞列平经常这样教育张小辉:“小辉,你爸爸生前可是一个英雄啊,为了解放中国受苦受难的人民奋斗了一生,最后壮烈牺牲了。你要好好地向你爸爸学习啊。”张小辉眉毛一扬,说:“伯伯——不,首长同志,我向你保证,我一定学我爸爸,在朝鲜战场上,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护朝鲜人民免受侵略者蹂躏,我愿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好哇,不愧为英雄的儿子。”俞列平强调地说,“小辉,以后不许你再这样调皮,你仍叫我伯伯或者叫同志也可以,但是不许叫我为首长,懂吗?”
小辉用调皮的口吻说:“懂,懂,不让叫首长,只让叫伯伯。可是,这在没有其他同志在场的时候行得通的,要是有别的很多同志都在场时,我老是叫你伯伯什么的,岂不是要闹笑话了吗?”俞列平拍拍小辉的肩胛:“好调皮的小家伙,数你这张嘴厉害,数你这张嘴厉害,嘿嘿。”
不久,为了充实汽车连的力量,也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张小辉,俞列平就把他送到汽车连学驾驶去了。
“首长,这小辉完全像张政委,不但脸部像,神态、气质也像,办什么事,就像你俞部长、张政委,一口咬住不放,不达目标,决不甘休。”沈杰赞佩地说。“你也看出来了,好哇。小辉,确实是块当兵的好材料,希望你好好培养呵。” 俞列平眼睛里闪烁出高兴而又自豪的神色。
“对他好好培养,这不成问题,请放心。不过,我一看到小辉,总要情不自禁地想念起张政委来。”“你想念他什么了?”俞列平问。“我想起张政委那股惊人的韧劲,那种化钢铁为绕指柔的韧劲。”“嗯,你说得明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