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中国演出,克莱德曼打比方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几个家:自己的家、父母亲的家、岳父母的家、兄弟姐妹的家。对他来说,法国是他自己的家,而中国就像是亲戚的家,过一段时间就要拜访一次,这已是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访问中国,通过与中国音乐人的接触,他也吸取了很多灵感,使他能在巡演甚至音乐出版中加入中国音乐的元素,丰富自己的音乐。
理查德·克莱德曼是改编中国乐曲最多的音乐家之一,他说,在二十多年的往来中,自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音乐具备特有的东方之美,它的旋律和所使用的乐器无处不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髓,能够触及人的灵魂。”而他自己比较喜欢二胡,“我觉得这个乐器很神奇,看起来非常简单,却能演绎出那么丰富的情感,时而欢快高亢,时而如诉如泣。”他很谦虚地表示,虽然已接触多年,但中国音乐太博大精深,各地区间又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他这样一个外国人,只能说是了解一些皮毛。
理查德·克莱德曼回忆说,接触到的第一首中国乐曲是《梁祝》。十多年前,他在中国的代理机构提供了这首乐曲,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的感觉可以用“窒息”和“飘然”来形容,虽然当时并不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但能体会到悠扬和伤感之情在音乐中得到完美的结合,美不胜收。过后中方工作人员跟他讲了这首歌背后的故事,他觉得很感动,“其实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更需要这样有内涵的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性情,剔除忙碌中的烦躁。”
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演奏会基本上都要选拔一些琴童参与。他相信天才的出现是需要机遇的,而选拔琴童参与演出的目的,就是为他们创造在公众面前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加他们的阅历和信心,并借此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对于教育孩子,我认为能让孩子们多学些技能当然好,但关键是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健康辅导他们的爱好,否则再严格的要求也是适得其反。”
本报记者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