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网上偶见先祖周越然1918年编著的《英语模范读本 MODEL ENGLISH READERS》(简称《英模》),于今年8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以《民国英语读本 MODEL ENGLISH READERS 》(一套三册)之名重印、发行,与初版相隔94年。
《英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风行约25年之久,销行百万部,几乎创造了一个英语教材奇迹。《英模》的重印、发行,于当今英语教学界不啻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周氏积其多年教授英语之经验,认为“习外国语者……讲话、听讲,非发音正确不可。”所以早在编著《英模》之前,他就釆用当时国外方兴未艾的“万国音标”(今称“国际音标” ), 以为正音之助,在中国,这是首次引进,为我国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其意义十分重大。但当时的教育部不懂“万国音标”, 在商务印书馆将其所编《初级英语读音教科书》送教育部审查时,竟作出如下批语:“编辑人于西文字母之外,改头换面,另设奇形之新字母,显系杜撰,实属荒谬绝伦,……”为此,周氏不得不上书教育部据理力争,并在《时报》上发表与申辩。那时几乎闹成了一场“官司”。 所幸,约一周后,教育部编审处就改正其看法,在再次致商务印书馆的复批中云:“……用意甚善……仰即知照该书编辑人可也。此令!” 此后,旧教育部在审查《英语模范读本》中就较谨慎, 并顺利通过。
在这“官民之争” 之中,周氏得以胜出,看来那时的官员尚能尊重知识, 屈尊就理。虽昔日之官衙颇多弊端,然就此项而言,似乎堪为今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