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在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采访时获悉,该街道自去年7月在闸北区创新率先推出“一站式”医疗救助减负模式以来,已为辖区内低保户和大病低收入家庭支付自付部分医疗费用约30万元,受益者逾5000人次。据悉,闸北区将从今年起,在各街镇全面推广这一做法。
事后救助“吃力不讨好”
据节省,根据有关规定,城镇参保市民就医须承担一定比例自付费用,即便是特殊贫困市民,也须先全额垫付自付部分费用,然后再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这样经申请、审核、批复等多道程序,到救助金发放到申请人手中,往往需耗时30至40天。这种事后救助方式让有些吃低保、患大病和重病者不堪重负,只能靠先向亲友借债垫资就医。而受理救助事项的街道、居委会民政干部们也颇感委屈,觉得自己费心费力帮贫济困却吃力不讨好。
“一站式”救助直接买单
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许琦告诉记者,近年来,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财力上有一份增长,民生上就有一份改善”的要求,每年都为居民群众办一些实事。在了解到一些居民就医负担重,甚至出现“因病致贫”现象后,街道决定拨款设立专项医疗救助资金。
在闸北区民政部门的指导、扶持下,天目西路街道推出了“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向辖区内符合救助条件的参保贫困居民发放“一站式”医疗救助卡。持卡患者如患感冒、发热等一般小毛病,可在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只需承担自付部分费用的5%;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至闸北区中心医院就医,患者只需承担自付部分费用的10%,在社区卫生中心和区中心医院就医的其余自付部分费用,均由街道民政部门支付买单,由上述医院在居民医疗终止后,直接与街道民政救助所结账。
使用救助卡负担大减
事前、事中、实时救助的“一站式”医疗救助,大大减轻了天目西地区近千户低保家庭和大病低收入家庭的就医负担。住在新桥社区的袁女士,患有高血压、脑梗等五六种疾病,过去就医每年都要先自付五六千元医疗费用,然后再到街道申请医疗救助,一般要2个月左右才能拿到救助款。持有“一站式”医疗救助卡的5个月内,她原本应自付5500多元,现在只需支付430元。
许琦介绍,“一站式”医疗救助不但减轻了贫困居民的负担,而且由于规定患者须先在社区卫生中心就诊,并由卫生中心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转诊,从而改变了过去患者一有病就到二、三级大医院就诊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