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编制如此迷恋和追逐,是因为一份编制划出了身份上的三六九等,因为编制背后带来的户口、福利、教育、社会保障的优待,也因为一份编制带来的一个人少奋斗若干年的诱惑。与其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指责年轻人的就业观,倒不如想想什么样的现实让年轻人作出这样的抉择。
“就算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研究生专业是教育的王洋,在说这句话时,虽然面带笑容,但心里并不轻松。2012年10月中旬,在哈尔滨市招聘事业编制环卫工人的考试中,王洋并未成功入围,但到现在,他还是坚持对“编制”的追逐,在他看来,只要是带编制的工作,即使是做清洁工,也在所不惜。而就在去年,哈尔滨市环保系统招聘考试,457个工勤技能岗位却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最终有7位研究生成功上岗。
据介绍,这次招考要通过笔试和面试两个阶段,22个研究生里既有倒在笔试上的,也有在面试没有获得认可的,主要原因是“对环卫工作的认识不够”。
研究生专业是教育的王洋就是22个研究生之一,无奈最终落选。
王洋认为考试的题太难了:“笔试总分是200分,50分的内容是关于社会和谐、公德等方面的,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看马哲、邓论等书籍,但剩余的150分包罗万象,而且在招考时就说,考试不指定教材,不指定范围,原则上掌握清扫员具备的知识。”
王洋至今记得考试的几个题目,有道题问:清扫机车旋转的扫帚是向内旋转还是向外旋转?还有的题问:遇到积水时,是用笤帚处理快还是用撮子(簸箕)快?他都答错了,以至于现在看到清扫机车,王洋会停下来观察,旋转的笤帚果然是向内旋转的。而处理积水时,扫帚的效率要优于撮子。
王洋热衷体制内的身份不仅仅是追求稳定,“我老家是省内的一个农村,现在都没有直达的火车,而是要坐7个小时的客运,虽然我现在是学校的集体户口,但打工的地方都没办法把我落到城市户口,户口的差异带来的是诸如就业、福利、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保障的不同,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虽然面带笑容,但王洋说得并不轻松。
网友声音
老沉了:小时候,看到街上扫大街的阿姨,冒着凛冽的寒风,在辛勤劳动。妈妈说,你将来不好好学习,就干这个了。结果长大了发现,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干这个。
不说不说:落榜的22名研究生心里不知啥滋味,居然扫大街都没人要……
走你:我已经预测到有一天,一个初中生正在路边写写画画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然后一个环卫工过来说,用拉格朗日定理。 据华商晨报、央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