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演技出众
于是之成名于《龙须沟》,62年前北京人艺的这场开幕大戏里,他饰演主角程疯子。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于是之花了很长时间泡茶馆、学唱单弦,还写了6000字人物小传。剧作家黄宗江曾评价他“演绝了”,“这出戏奠定了人艺的基础,也奠定了于是之的基础。”
在1958年首演的老舍名作《茶馆》中,于是之更是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茶馆掌柜王利发,让这一角色深入人心。据悉,此剧结尾三个老头话尽沧桑之后漫天撒纸钱一幕,当初也是于是之建议老舍改的。
为人艺鞠躬尽瘁
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艺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期,相继推出了《天下第一楼》《小井胡同》《狗儿爷涅槃》《哗变》等一系列重要作品,在浮躁之气开始抬头的中国话剧界,充当了一个稳健的角色。许多人认为,于是之对此功不可没。
1984年,于是之走马上任,成为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8年时间里,他凝聚起一批才华横溢的编剧,为他们创造最宽松的创作环境;他请来数位国外名导,托比·罗伯森、阿瑟·米勒、查尔斯·赫斯顿,相继来京为人艺排戏;他还着意培养青年导演和演员,北京人艺副院长任鸣以及台柱子濮存昕、冯远征当年都是他招来的。
但于是之自己的身体,却在这8年里彻底垮了,冠心病、脑梗、老年痴呆症一样一样找上门来。1992年,他不得不离开热爱了一辈子的舞台。
不愿顶大师名号
纵然在话剧界有如此高的成就,于是之却不愿被称作“大师”。2009年,北京电视台曾播出18集电视人物传记片《演员于是之》,全面介绍了于是之的舞台生涯和舞台背后的点点滴滴。片中透露,有人曾称呼于是之为“大师”,他听了两夜睡不踏实,说:“大师不能满街走。”相比“大师”,他更乐于接受“演员于是之”这个称呼。
晚年的于是之,饱受病痛折磨,65岁时已不能开口说话。“也许是我在舞台上话说得太多了,上天惩罚了我,让我现在再也不能说话了。”在得病之初,于是之曾这样写道。而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已发不出任何声音,连自己的亲属都辨认不出来。驻京见习记者 陶禹舟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