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追忆于是之与话剧艺术的不解之缘
~~~——追忆于是之与话剧艺术的不解之缘
~~~——追忆于是之与话剧艺术的不解之缘
~~~——追忆于是之与话剧艺术的不解之缘
~~~——追忆于是之与话剧艺术的不解之缘
~~~——追忆于是之与话剧艺术的不解之缘
     
2013年01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别了,“王掌柜”!
——追忆于是之与话剧艺术的不解之缘
陶禹舟
▲ 于是之在话剧《茶馆》中饰演王掌柜
▲于是之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
▲ 于是之在电影《青春之歌》中饰演余永泽
  1992年7月16日,于是之在首都剧场演出最后一场《茶馆》,虽因患病数度忘词,台下依然掌声雷动,有人甚至打出“戏剧之魂”的条幅,还有人大喊“永别了,王掌柜!”于是之含泪致谢,自此告别了毕生热爱的舞台,被疾病困于斗室。昨日,京城纷飞的大雪带走了这位人民爱戴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其音容笑貌,从此只能通过影像怀念。

  舞台上演技出众

  于是之成名于《龙须沟》,62年前北京人艺的这场开幕大戏里,他饰演主角程疯子。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于是之花了很长时间泡茶馆、学唱单弦,还写了6000字人物小传。剧作家黄宗江曾评价他“演绝了”,“这出戏奠定了人艺的基础,也奠定了于是之的基础。”

  在1958年首演的老舍名作《茶馆》中,于是之更是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茶馆掌柜王利发,让这一角色深入人心。据悉,此剧结尾三个老头话尽沧桑之后漫天撒纸钱一幕,当初也是于是之建议老舍改的。 

  为人艺鞠躬尽瘁

  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艺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期,相继推出了《天下第一楼》《小井胡同》《狗儿爷涅槃》《哗变》等一系列重要作品,在浮躁之气开始抬头的中国话剧界,充当了一个稳健的角色。许多人认为,于是之对此功不可没。

  1984年,于是之走马上任,成为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8年时间里,他凝聚起一批才华横溢的编剧,为他们创造最宽松的创作环境;他请来数位国外名导,托比·罗伯森、阿瑟·米勒、查尔斯·赫斯顿,相继来京为人艺排戏;他还着意培养青年导演和演员,北京人艺副院长任鸣以及台柱子濮存昕、冯远征当年都是他招来的。

  但于是之自己的身体,却在这8年里彻底垮了,冠心病、脑梗、老年痴呆症一样一样找上门来。1992年,他不得不离开热爱了一辈子的舞台。

  不愿顶大师名号

  纵然在话剧界有如此高的成就,于是之却不愿被称作“大师”。2009年,北京电视台曾播出18集电视人物传记片《演员于是之》,全面介绍了于是之的舞台生涯和舞台背后的点点滴滴。片中透露,有人曾称呼于是之为“大师”,他听了两夜睡不踏实,说:“大师不能满街走。”相比“大师”,他更乐于接受“演员于是之”这个称呼。

  晚年的于是之,饱受病痛折磨,65岁时已不能开口说话。“也许是我在舞台上话说得太多了,上天惩罚了我,让我现在再也不能说话了。”在得病之初,于是之曾这样写道。而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已发不出任何声音,连自己的亲属都辨认不出来。驻京见习记者 陶禹舟 

  (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法治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春运直通车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社会与法
   第A22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23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市场之窗
   第B10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11版:市场之窗·评比
   第B12版:市场之窗·评比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逝世
永别了,“王掌柜”!
于是之家属本周拟举行小型告别仪式
王勉散文集出版
故宫首涉演出领域
“爱乐者俱乐部”成立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5永别了,“王掌柜”! 2013-01-21 2 2013年01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