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市残联宣文处办公室采访时,手语翻译团队的两个翻译员、两名监制以及宣文处的工作人员正讨论得热火朝天,其中一名监制洪泽是听障残疾人,所以,大家一边说一边打手语,商量一些新名词的翻译规范。
张丽君和葛玉红是市区残联部门的工作人员,从事多年手语翻译,张丽君还是全市手语翻译大赛的冠军。每周日中午,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开设的全国首个手语电视新闻节目《时事传真》中,总能看到两人手指翻飞进行手语翻译的画面。为此,她们牺牲了许多自己的休息时间,碰上节目播出需要,大年初一也得照常一早赶到演播间。
市残联宣文处处长周新建告诉记者,自从上周五确定两会开幕式直播配播手语翻译后,这支“娘子军”团队的每个人就像上紧发条的陀螺一样转了起来,先是学习十八大材料,再找出2012年全国两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视频资料,看看一些生活中较少运用的名词术语如何更加贴切、美观地用手语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要让听障人士第一次看到就能看得明白。
例如,“砥砺奋进”、“建诤言”等一些词语比较书面化,“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等词语则比较新鲜,大家得先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再群策群力讨论。整个团队经过分头预习后,昨天又集中商量了一个上午,终于把所有关键词都定了下来,比如“驱动”借鉴电脑驱动器启动的感觉,“建诤言”就意译为“提出好建议”。忙到中午,大家才在市残联理事长金放的几次催促中去食堂吃饭,端着饭碗,监制刘绿明还提醒葛玉红和张丽君:“晚上回家要再复习两遍哦!”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