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之前,一位费城朋友通过伊妹儿给我出了一道智力题:在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上,哪一件圣物被视为美国的象征与精神?我苦思半晌,并无头绪,突然脑筋一个急转弯:人说古老的费城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摇篮”,那件圣物,一定在费城吧。
我的猜想果真没错。抵达古城正是骄阳似火的季节。整洁的独立广场上,曲曲弯弯的排队长龙从头至尾足足有几百人。所有的人顶着烈日耐心等待,为的是能瞻仰与美国独立息息相关的一口大钟——自由钟。
一尘不染、闪烁着金属光泽的自由钟,被安放在广场玻璃房的不锈钢圆柱架上。从物理学角度审视这口钟,那是一口再普通不过的金属钟,约1米高,钟口周长3.7米,重有943公斤,由多种金属混合铸成。若与欧美众多著名大教堂的大钟相比,这貌不惊人的自由钟只能屈居下风。
可自由钟之所以被称为“美国瑰宝”,当然自有大气超群之处。它的得名,正是因其厚实沉重、金黄呈黑的钟面上,镌刻着一段《圣经》名言:“在遍地给一切居民均宣告自由。”
自由钟的历史不长,只有二百五十多年。此钟从普通的议会钟,升华为“国之重器”,历经了蹉跎岁月的种种沧桑。1751年宾夕法尼亚州州议会从英国订购金属钟,只是为敲钟召集议员开会所用。可要命的是,即使是“日不落帝国”,当年铸制的工艺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第二年大钟运抵费城,一试敲就破裂了。议院大钟破裂那还得了,只得找了两个当地巧匠重新铸造。虽形似完好,却仍有暗痕。1835年庆祝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生日,仅轻轻一敲,裂痕又现。十年后再次为华盛顿庆生敲钟,裂痕突变为现今的锯齿缝,再也无法修复。
驻足观赏自由钟时,一位大胡子的美国人手携相机,微笑着走到我的面前,请我代劳按一下快门,特意要以裂缝为醒目的背景。大胡子是文物学家,他的侃侃而谈实属“另类”:“我特喜欢这条与众不同的裂缝。有了裂缝,不可能再去敲钟,珍贵的文物从此处于静态,才更有利于保存啊。在我看来,粗裂缝还有两大功能,它既是自由钟的特殊标志,又具有警示作用:自由历经磨难,来之极为不易。”
嘿,你看这“胡子哥”说话多有哲理!
玻璃大厅的珍贵图片、影视以及所有的原物,揭示了“圣物”的神圣历程:它曾为《独立宣言》而鸣响;又为合众国宪法诞生而欢唱;还曾为华盛顿的逝世而悲鸣。美国独立后,它的作用越发彰显——身为“国宝”,全国巡展,所到之处万人空巷,争睹为快;二战期间,电台广为播送它的声音,成为粉碎万恶法西斯的精神号召;在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激昂演讲中,气势磅礴、反复高喊的是让自由钟钟声响起;而每年的美国独立日,全美大小教堂钟声齐鸣,引领“敲响”的就是这口自由钟……
如今,自由钟早已成为费城的图腾,更是美国精神的象征。
两百多年来,它的涵义不断被丰富提升,已成为美国弘扬爱国主义的最好历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