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鲞烧肉是宁绍一带的传统年菜,俗称“鲞冻肉”。“鲞”,即鱼鲞,为浙东特有的一种海产品,其实就是腌后风干的鱼,以黄鱼鲞最为有名,肉质紧又少刺,无论是清蒸还是搭配其他食材入馔,都是上品。旧时宁绍人家备年货,一条上好的黄鱼鲞是少不了的。
鲞冻肉以鲞为主,肉的要求相对较低,半肥半瘦带皮的猪肉都可入锅,以五花夹心肉为上。一条肥肥的五花肉放在案板上,切成大小适中的肉块,入油锅和着葱花爆一下,那肉香和葱香瞬时便弥漫在空气里,连平日最贪玩的小孩此时也被牢牢地钉在锅台边了。肉爆好,锅中注入滚水,加黄酒、桂皮、茴香,这一步骤是为了去掉肉腥味。待肉熟到一定程度,放入切成寸余长的黄鱼鲞,加适量酱油,用文火烧煮俟咸味渗透。
烧好这道菜的关键之处在于放鱼鲞的时间掌握上,放迟了,肉已烂熟,鱼鲞依旧咬劲十足;放早了,往往是“鱼鲞不知何处去,唯留肉块立碗中”——因为鱼鲞煨时过长,就会粉身碎骨,消融于汤水中了。此外,烹制时不能用猛火,否则食材都被煮烂了;中途翻弄时也须小心,应尽量保持肉块、鱼块的形状完整,否则就成“鱼肉杂烩”了。
肉和鲞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翻滚着,阵阵的肉香弥漫着整个屋子,并渐渐飘逸到街上,年的序幕也就在这个香味中悄悄拉开了。待鱼鲞把肥肉里的油都走光了,肉皮入口即化时,加糖增鲜收汁,盛到一种称之为“斗缸”的巨大陶制容器中。
在起锅的时候,父母通常会故意剩下一些肉块,这自然就落到了孩子们的嘴里,油汪汪的肉汁顺着嘴角流下来,伸出舌头舔一舔,那个香啊,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经过寒冷气候的促发,鱼肉很快便冻凝起来,美味的“鲞冻肉”大功告成了。鲞冻肉之所以要在寒冬里制作,就是借寒气让一碗本来可直接命名为“鱼鲞烧肉”的菜凝结打冻,才名副其实。这是一道鱼鲞、肉、冻三位一体的特色菜,其中的“冻”是该菜的一大亮点。
鲞冻肉,也常被称作“冻肉”,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做冻肉的肉是猪头肉,因而又名“猪头冻”,一般不作为招待亲眷的菜肴。而年三十晚,席上正中间那满满一碗鲞冻肉则绝对上档次,且是最受老宁绍人欢迎的“保留节目”。宁绍话“鲞”与“想”音同,吃鲞寓意着“有想头”。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又有哪一家不盼着来年有个想头呢。
鲞冻肉不用加热,直接就可开吃。鲞肉间完美的配伍,肉中有鱼鲜,鱼中带肉香,可谓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咸和鲜味都溶于厚厚的冻里,鱼鲞更是越嚼越香,美味实在无法抵抗。
如今这个年代,许多美食都少了往昔的滋味。而一碗香喷喷的鲞冻肉,却始终是老宁绍人记忆中难以抹去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