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四时之首。春节,亦是我们民俗节庆中最隆重的首席大典。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夕,瑞雪飞卷漫舞,整座申城银装素裹,琼楼玉宇,一片祥光辉映。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以往在每年的大年夜之日,我都要写一首迎春诗,以作贺岁,赠友同庆。况且现在写诗不像过去要磨墨铺纸挥毫,最好的载体就是手机。只要指间跳跃,就能屏作诗笺,互相传递,雅兴联谊。正在构思酝酿间,我的手机短信“嘟、嘟”地响了。打开一看,是前辈丁锡满先生所发《除夕有感》:“新换桃符接大年,银雕玉砌景无边。东风习习驱霾雾,过了冬天是春天。”这可是辞旧迎新的东风第一枝,诗意酣畅,气格朗健,充满了对春天的憧憬和呼唤。于是,我赶紧回复小词一阕:《相见欢·迎春赋》“银花玉树迎春,福运长。金蛇狂舞贺岁,正能量。人康寿,家祥和,德日升。共添锦绣瑞气映华堂。”此后,我为争取主动,抢得先机群发给亲朋好友,让诗片词花飞向四面八方,为温馨而馥郁的“年味”增加盎然的人文情怀。
自群发了这首贺岁词后,我的手机短信随之“嘟、嘟”地响个不停,尤如在弹奏一首欢快的春之声乐曲。首先回我的是远在花城的潘世权兄,他和我是电台的同道,任广东电台一个频率的总监。早在七八年前,他每到新年时节,必发贺岁诗词给我,并总在诗后附言:请支持诗词原创,短信回复。我正是在他的影响和鼓励下,才效法此道,加盟贺岁诗行列。潘兄的诗词带有明媚的南国风韵,他今年发我的是《卜算子·新春赋》:“长袖舞蹁跹,春嫣红绣。鸟语蜂喧水映同,天畔画屏透。花笺写新桃,轻啖杯中酒。但见晴空万里辉,癸巳当时候。”
上海的文朋诗友们反应也挺及时,我手机的短信屏幕上不时跳出他们回馈的佳作,尤如正举行着一场空间诗词嘉年华,你方吟罢我登场,妙语隽言献华章。如才思敏捷、诗笔矫健的齐铁偕兄以《咏梅》一诗相赠:“淑气冲融犹恐迟,早花残雪两纷披。江南春光三千里,先上新梅十万枝。”齐兄亦是一位丹青高手,擅长中西绘画,因而其下笔富有诗情画意,视觉形象生动明丽而语境十分丰逸,颇有缶翁当年咏梅名句:“十年不见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之情致。工于章草、精于书学的许思豪兄亦以《癸巳咏》相赠,畅达明快中见豪迈爽朗之气:“申城飞雪驱雾霾,千里迷茫一扫空。晴天瑞雪景无限,爆竹声中迎新年。”
整个春节长假中,凡是亲友聚会,我都会打开手机吟咏上几首贺岁诗词,美意同享。在这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的时节,先让无限的春光洒满我们的心田。限于篇幅,我不可能在这篇短文中一一列举我所收到的贺岁诗,但河南郑州冯占国兄的诗,还是颇有禅风佛意的。这位对国学、佛学颇有研究的仁兄,以一首朴实而真切的《癸巳吟》,弥散出大爱之心与和谐之音:“莲座拥慈云,人间得福音。癸巳春新悦,共生始偕缘。”而我的表妹常一鸣也给我发来了自己的贺岁诗《癸巳有感》:“锣鼓喧天送龙归,鞭炮声响银蛇催。蛇继龙神腾空飞,风调雨顺东风吹。”在我的印象中,运动员出身的她似乎没有文艺青年的履历,而今她退休了,竟也雅兴不浅地开始吟诗作词,是可谓盛世出诗人,共度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