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宝帮”该醒醒了
方翔
  方翔

  一位美籍华裔收藏家将600余件中国“国宝”捐给故乡,并将入驻家乡为其建造的艺术博物馆,作学术交流与研讨,博物馆将于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

  无疑,把流失海外的文物捐给家乡,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是这条消息在微博发布后,却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非议。故宫博物院宫廷部著名家具鉴定专家、副研究馆员周京南在个人微博上表示,爱国华侨捐献文物建的所谓“国宝博物馆”不必去干涉,建成后让更多的人去参观,透过这些“国宝”级藏品,可以看出时下一些收藏家的浮躁心理。

  自古以来,国宝与收藏家可谓相辅相成:提起张伯驹,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天下第一帖《平复帖》和传世最古的卷轴画《游春图》;提起国之重器西周青铜器大克鼎和大盂鼎,就想到上海文史馆馆员潘达于……收藏家们视这些国宝如生命,历尽劫难,把它保护起来,最后又把它送进文物殿堂,让普通人也可以分享传统文化的精髓。

  然而在今天,“国宝”二字的意义更像是一种贴在收藏家身上的“金箔”,似乎手中没有“国宝”,就称不上收藏家。于是乎,在收藏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系列怪相,像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镇馆“壶王”——长沙窑大执壶,被质疑为“赝品”;一位业内专家不久前去南方某省参观了几家私人博物馆,发现里面很多东西是假的,其中一家博物馆上下两层摆的全是假货。藏品虽然标的年代多为商、周、汉,但一眼就能看出是现代仿品,手段相当拙劣,很明显就是仿造各大知名博物馆和书上的文物,且个头特别大。

  现在,有些人追求文物收藏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穷人指望着淘宝一夜暴富,富人指望着通过艺术品来获取巨额利润,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包括通过捐献来获得其他利益。无论是哪种目的,都使得文物本身的价值完全被淹没了。从满地都是“元青花”到拍场上的“汉代玉凳”,甚至连《清明上河图》都可以买到,还有好多件。常买假货,却自以为都是国宝级,“国宝帮”已经成为中国收藏市场特有的现象。

  如果每个人都能收藏国宝,只能说明绝大部分人买到的都是假国宝。以一颗平常心,将收藏看作是一种感情的寄托,而不仅仅是投机行为,那么,你的收藏就会变得快乐起来。只有藏家本身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且有很好的品位和修养,才能看得准、买得准。艺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它有很强的观赏性,尽管具有投资的功能,但投机的心态不可取,“国宝帮”也该醒一醒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博览·人物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4版:新智
   第B15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6版:市场之窗
“学生兴奋说”无异于二次伤害
做最好的自己
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
父爱如山非靠山
蛇年论书
“国宝帮”该醒醒了
新民晚报评论A03“国宝帮”该醒醒了 2013-03-01 2 2013年03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