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控烟条例》)实施3周年,如果说第一年重在普法宣传,第二年重在执法监督,到了第三年,“室内无烟”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上海能不能继哈尔滨、天津之后,实行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
“我们会倾听市民的呼声,了解营业场所对于室内无烟的态度,同时,借鉴相关省市在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归纳各方的意见,向市人大汇报,尽快促成上海推行‘室内无烟’。”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光耀在昨天下午举行的2012年控烟状况通气会上回答道,《控烟条例》的修改需要由立法部门推进,目前尚无时间表。
控烟监测数据非常严峻
《控烟条例》实施至今,市健促委每年都委托市健康教育所定期开展公共场所控烟监测,监测涉及全市17个区县的1610个法定禁烟场所、176个非法定禁烟场所,计1786个监测点,调查35296人。
监测结果显示,与2011年同期相比,法定禁烟场所内吸烟发生率总体持平,为18.1%;其中大部分场所内吸烟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网吧等互联网营业场所、娱乐和餐饮场所吸烟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依次为54.4%、46.1%和25.7%,为吸烟状况最严重前3位,劝阻率降至3年来监测到的最低水平。
监测数据充分说明,本市控烟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尽管各部门想方设法加大对于控烟“重灾区”的执法力度,但是,场所经营者的自律动力、监管执法力度都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此外,《控烟条例》中对于同行业的不同经营场所设置了不同标准,例如经营场所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或者餐位在75座以上的餐饮场所可以划定吸烟区或设置吸烟室,但实际上,吸烟区、吸烟室的划分并不明显,缺乏独立通风设施,市民的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
“重灾区”吸烟率不降反升
3年来,文化行政执法、公安治安、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监督、交通港口等12个监管执法部门,控烟执法的力度不可谓不强。
在会上,李光耀通报了一组数据:“网吧,全年立案处罚并罚款案例为:场所90家、罚款80400元,个人56名、罚款5500元;餐饮,全年立案处罚并罚款案例为:场所40家、罚款79400元,个人23名、罚款1300元;娱乐,全年立案处罚并罚款案例为:场所51家、罚款154500元,个人1名、罚款100元。”
监督处罚力度上升了,三类“重灾区”的吸烟发生率却不降反升。《控烟条例》实施3年来,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有力的监管执法,离不开有效的社会宣传,从而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还有市民的健康维权意识。
在前天的控烟执法检查统一行动中,来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业人员同步测试室内PM2.5浓度,见证室内PM2.5浓度与二手烟雾全过程,让现场的场所工作人员、顾客和公众直观感受到了二手烟的危害,市民普遍反映,这样的控烟科普宣传更注重实效。
九成公众赞成室内禁烟
由市健促委昨天发布的《2012年上海市公共场所控烟状况》白皮书,比以往多了一个重要板块,那就是本市公共场所控烟舆情调查综合报告。注重民意,成为“控烟”第三年一个明显的变化和进步。
控烟在线舆情调查面对不特定人群,随机调查公众对本市公共场所控烟现状的感知度、知晓度,以及公众对完善现行《控烟条例》的意愿和支持度。由市健促办和东方社区信息苑分别于2012年2月、5月、8月开展。
调查显示,公众认为近两年上海公共场所控烟状况有所改善,对于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无烟立法的赞成度,由5月份调查时的八成上升到8月份调查时的九成,而不仅仅局限于《控烟条例》中规定的26类法定控烟场所。
近两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大背景下,哈尔滨、天津等城市相继立法实施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上海公众对室内全面无烟的认同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市健促办表示,室内全面无烟立法是保护公众远离烟害的最有效手段,现行《控烟条例》对行业内不同规模的场所确定不同的控烟标准,或者在同一场所的不同区域设立多重控烟标准,事实上也不利于监管执法。
烟盒上印大幅警示获支持
《控烟条例》实施3年来,本市的控烟宣传已经超越表面,直指“要害”和“难点”,这些问题一旦得到公众认同,将有力推动控烟向深层次推进。
例如“烟草警示图形包装”是去年本市控烟科普的一项重点巡展。据不完全统计,12个区的健康促进部门共回收有效问卷12996份,调查对象男女比例相当,平均年龄47岁,其中七成有吸烟习惯,九成以上自我评价健康状况“好”或“良好”,八成以上表示愿意参加控烟志愿者活动。
通过观看展板图文,调查对象中91.5%对“通过直观震撼的图片警示人们远离烟草,体现对人民健康负责”持赞同态度;89.2%支持我国大陆地区在烟盒上印制类似吸烟导致疾病的图片。
针对“如果我国大陆烟盒包装印制大幅图形警示标识将产生什么效果”的多选调查,96.5%认为“会使吸烟者减少吸烟量”,68.5%认为“会减少人们互相递烟、敬烟的行为”,71.7%认为“会减少人们把香烟作为礼物互相赠送的现象”,72%认为“会减少烟草对青少年的吸引力”,63.8%认为“会减少公务用烟现象”。
今年试点“无烟机关”100家
有关人士建议,上海可开展无烟立法调研,广泛听取民意,推进《控烟条例》早日修订完善,使上海依法控烟工作、特别是建设无烟健康环境,符合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和社会公众对健康的普遍追求。
今年,市健促委将部署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无烟机关、无烟企业建设,3月上旬确定名单,为已经启动的本市无烟立法课题研究提供实证案例,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帮助公众远离烟草烟雾危害,年内全市努力创建至少100家无烟机关。
这些单位将做到所有室内区域全面禁烟,做到“四无一有”(无吸烟行为、无烟具、无烟味、无烟蒂、有禁烟标识),吸烟区严格按照国际通行要求设在户外,避开建筑物通风口和出行通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