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称职就意味着67万人的缺席,你的失语就意味着67万人沉默”,参加过10年两会的前政协委员朱永新日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谈到代表委员履职时,强调代表委员应多点角色意识,牢记自己的角色,努力胜任各自的角色。
这句话,体现的就是代表委员履职的分量与价值。作为代表委员,也只有履行好自身职责,才能最大程度代表民意行使参政议政的职责,才能展示国家政治生活的品质,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公共决策的理性。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一种政治身份,也是一种政治职务,他们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被赋予相应的职责。在这个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热情越来越浓的时代,按代表产生的人口比例计算,一个代表集中着67万人的话语权,这样沉甸甸的民意重量,不容有半点轻慢。如果履职的质量不高,就会辜负民意期待,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让政府失去公信力。如果为了吸引眼球乱“放炮”,尽说一些不着边际的“雷人雷语”,同样是辜负了人民的重托。
正是因为代表委员履职情况承载着这样的分量和价值,这些年,民众才特别关心代表委员的履职情况。不必讳言,此前,也的确出现过少数“冷漠委员”、“花瓶委员”,他们未能把全身心投注到参政议政,在行使职责上不敢说真话,不愿说真话,有的提案议案简单重复,没有实质内容,这些情况,也造成民意被虚置,不能充分发挥民主政治的效能。
一个代表缺席与沉默,就是辜负67万人的民意。面对这份沉重的民意,现在每个代表委员都应该既体会到压力,也感受到动力,来增强自身的公共责任意识,来增加参政议政的使命感。两会是民主政治本质的最重要平台,需要最大程度释放出代表公共利益的声音,需要把民意智慧最充分地展示出来。这一切,都与代表委员们的履职情况密切相关,比如,他们的提案议案能否充分体现民意,能否具有足够的科学与理性,能否对政府决策进行及时纠偏,来为民生谋求福祉,这些都体现在代表委员履职的质量中。
特别是在当下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太多富有挑战性的社会课题与发展难题,这都需要代表委员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议案提案,通过观点碰撞来最大程度地体现各种话语权的利益平衡。这也意味着,当前,为代表委员创造良好的履职环境,是共同的责任。
当代表委员自身拥有很强的履职水平,当代表委员面对良好的履职环境,民意的智慧与价值,就会通过代表委员源源不断地传递出来,来提升民主政治的价值品质,保证公共决策的科学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