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感动人心的善举,原来是事先策划的“商业演出”,闹剧以一地鸡毛的方式收场。“深圳最美女孩”的称号一下变得浅薄,围观网友也顿觉无趣甚至被愚弄和被调戏。谁导演了这出闹剧?又为何要导演闹剧?
据报道,炮制这则新闻的通讯员是石金泉,2011年因策划《眼癌宝宝母亲跪爬,被“富家公子”戏弄》的假新闻而备受质疑,曾公开向社会道歉。最美和最丑之间,其实只有一线之隔。如果是发自内心地尊敬老人、善待乞丐,比如媒体此前报道的为老年乞丐雨中打伞的女孩,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的女护士,这些理应受到礼赞。她们纯粹而本真地用一己之力坚守美好,既为受助的老人带去温情,更给社会增添人性的温度。公众在激赏善举的同时,内心也受到了净化,类似好人好事多多益善。而这名泡沫化的“最美女孩”却是丑的,也许她本身就是一个道具,其背后的导演更应受谴责。
消费公众善心,这是不可原谅的。今天,公众为一些慈善机构缺乏公信力而扼腕,如果再放任来自民间的伪善心大行其道,势必对慈善产生摧毁性打击。行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信任,当信任被瓦解乃至肢解,日后公众再碰到类似事情时一定半信半疑,节制善心,甚至条件反射地认为是炒作,是策划,从而变得冷漠麻木,这就导致真正做好事的人得不到肯定和呼应,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帮助。
此外,还需要探讨一番新闻伦理的问题。通讯员石金泉是一名知名拍客和网络推手,常向当地多家媒体供稿。通讯员供稿很正常,但媒体不该不经求证就直接采用。对于网络质疑,当事记者解释称,“稿子是通讯员写的,我们当时没在现场。”不是自己采写的稿子却署上自己的名字,没在现场也不核查,与其说这是粗枝大叶,不如说这是丧失职业操守,背叛新闻伦理。如今,新闻被指策划,策划者被千夫所指,一同陪葬的还有媒体公信力!
中国青年报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