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监督管理“灰色地带”
25日记者走进西安西郊的阿房宫景区,偶有游人进入。谈起拆迁,景区一名负责人表示:阿房宫遗址公园将要建设,拆这个景区,是“小项目服从大项目”,但拆迁时间还没定。杨怀军是沣东新城三桥街道办聚驾庄村支部书记,阿房宫景区正是他当年招来的项目。1993年经杨怀军联系,陕西人雷应魁计划投资建设的“阿房宫”,选址聚驾庄村,北距阿房宫遗址200多米。后来,项目租用了聚驾庄村200亩和西围墙村480亩土地。“租地期限从1994年到2014年,共20年,每亩每年租金1200元,每5年递增20%。”杨怀军说,当年建设阿房宫景区,征求过西安市、未央区相关部门意见,还请文物部门设计过。记者咨询了西安市文物、旅游部门,均表示不清楚阿房宫景区项目当年建设管理情况,不过,“阿房宫”未在真正遗址本体保护区,不违反当时遗址保护规定。作为租用集体土地的“村级项目”,是在监督管理“灰色地带”成长起来的。
阿房宫遗址公园即将开建
2000年开门迎客的阿房宫景区,年接待量曾达数十万人次。记者了解到,阿房宫景区土地租用将于2014年到期,发展前景不明,后继开发徘徊不前。秦阿房宫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雷应魁说,1995年筹建以来,景区至今已投入2.3亿元,对民营企业来说已“下了血本”。然而近年来景区收入和投入都持续低迷。与景区走向平淡截然相反,真正的阿房宫遗址迎来了考古热潮。2002年至2007年,国家考古机构通过考古调查和部分发掘,首次明确了阿房宫遗址范围,探明阿房宫遗址主体就是前殿遗址,非山寨版阿房宫景区所能比拟。近两年来,阿房宫遗址真容渐出,工程性文物保护呼之欲出。
一建一拆巨大资源浪费
根据国家文物局去年批复的《阿房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西安市正在落实2.3平方公里内的文物保护,并建设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阿房宫景区位于遗址南侧200多米处,规划建设水平较低,主体建筑处于遗址保护控制区,建筑物高度超出了文物保护规划规定的高度。”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说。如此一来,成为遗址保护建设“绊脚石”的阿房宫景区,淡出历史几成定局。
专家认为,当年建设之时,阿房宫景区是民间投资行为,没有政府部门严格规划和审批,其租地建景、低标准设计、不符合遗址保护长远规划显而易见,为何没有得到及时制止?这些年来一建一拆,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