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一个大三女生是如何写出大热话剧《蒋公的面子》的?~~~
一个大三女生是如何写出大热话剧《蒋公的面子》的?~~~
一个大三女生是如何写出大热话剧《蒋公的面子》的?~~~
一个大三女生是如何写出大热话剧《蒋公的面子》的?~~~
一个大三女生是如何写出大热话剧《蒋公的面子》的?~~~
     
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大三女生是如何写出大热话剧《蒋公的面子》的?
描绘“面子” 需要智慧
朱光
■ 温方伊近影 图TP
  一部被称为匠艺与才气兼具的“文人加才子”戏《蒋公的面子》,时空上跨越1943年和1967年两个历史时期,内容上把三个不同立场的中文系教授刻画得入木三分——而该剧的编剧却是一位大学三年级的女生。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的温方伊是如何写出这部获得巨大成功的戏的呢?昨晚,记者采访了现已大四的温方伊,从没想到该剧会获得如此成功的她表现得很真实:“因为这戏,我现在被保研了!”而该剧导演吕效平则总结说:“这看起来有些偶然,其实是源于传统。”

  继承“家校传统”  

  传统有二,一是家庭传统,二是校园传统。温方伊的父亲是个热衷文艺的清华毕业生。喜欢自嘲的小温透露,“他老是上网查各大图书排行榜,然后按榜单买回来给我看。”她母亲毕业于北大,喜欢戏曲。“小时候我喜欢看电视。央视第一次举办京剧票友大赛时,我抢遥控器抢不过我妈,就只能陪她看。结果爱上了戏曲。”热衷京昆越剧的小温,因英语成绩不好,又想进南大,就填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其实我当时根本不清楚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只是想,再不济就搞戏曲呗!”

  《蒋公的面子》是温方伊创作的第一个完整剧本,也是她大三时的学年论文。老师吕效平出了这么个“命题作文”,规定了“不受学术圈承认的校长蒋公,想请三位中文系教授吃年夜饭”这么个情境和“左中右三位教授的立场及其原型”,还有“该剧将参加2012年5月南大110周年校庆”这三个条件,就放手让她写了。创作时间只有半年,她第一个反应是:“这2万字该怎么凑?”因此,查资料成为第一步。结果,她发现“无史可考”。蒋介石不可能请大家吃“年夜饭”,因为他就任校长时不是冬季。“所以,我就放开写了。”但“又担心中文系教授挑出硬伤”,所以她“查了有关中央大学、西南联大等教授论文;《吴宓日记》等名人日记的抗战部分;中央大学的学校通知和校友回忆录;当时记者采访蒋介石的报刊见闻——当然,胡小石(剧中夏小山教授原型)、陈中凡(剧中时任道教授原型)的年表,是一定要抄写的。只有教授卞从周是完全新创的人物。估计前后看的书应该不少于30本。”

  克服两大困难   

  她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如何塑造思想进步的时任道。“因为他反抗蒋公的立场必须非常明确且强大,这才能激化矛盾。”温方伊在看有关著名文人书籍损失记录时想,书籍对知识分子来说,一有闪失就剜心刺骨。这才设计出9箱古籍需要蒋帮忙运到重庆的背景。这是她改到第5稿后才确立的人物动因。温方伊承认,她还借鉴了《艺术》《哥本哈根》以及《洋麻将》这几出近年上演过的小剧场话剧。“《艺术》到最后就是大家吵着吵着打起来了,以麻将的方式也比较符合人物性格。为此,我还去学打麻将。”第一稿在三位教授互砸麻将牌后就结束了——这个动作其实就像老师看学生不顺眼,有时也会顺手拿起粉笔头扔过去。所以他们也就顺手抄起麻将牌砸向对方了……

  她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描写1967年的时代背景。“对没生活经验的人来说,越久远反而越好写,因为可以先查资料,然后合理想象——其他人也未必比你懂得多。”但写“文革”就不行了。其实,还是因为字数“不够”,她要再加一个时空进去,想了半天只觉得1967年最合适,这才有了该剧开头的回忆。第三个困难则是如何结尾。“刚下笔时其实还没想出来,是不是加个时空可以解决呢?真的写完就发现,写着写着,结尾就有了。”

  温方伊还在南大首轮和第二轮演出时,上台扮演了时任道的夫人。吕效平说,第一,她适合演文气的中年妇女;第二“编剧又主演,这是个卖点”;第三“降低成本”——其实这是随口一说,主要是给她一个不可回绝的理由。于是,这位90后女生,与同为90后的3位扮演1967年教授们的演员,以及3位扮演1943年教授们的80后,组成了“面子”之“梦之队”,创造了大学生上演文人戏剧赢得票房和口碑的奇迹。吕效平略带自豪地补充:“南大的传统,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精神。我们可以一方面肯定理想主义又嘲笑理想主义;一方面肯定现实主义又嘲笑现实主义。”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 /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阅读/连载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0版:体坛轶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城外传真/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专版
描绘“面子” 需要智慧
唤醒中华老唱片 倾听百年好声音
林俊杰希望“不改变”
800多张“纸”连成舞台史
Mini音乐节请你“聆听20世纪”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2描绘“面子” 需要智慧 2013-04-08 2 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