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堂电影院
汤惟杰
  汤惟杰  “以前电影开场,银幕里跳出一个静字,工楷或者手写,有时配一轮月亮几根柳条。观众等于集体识字,静下来,看静字的结构,充满期待。幻灯机不稳,有磨损,静字就抖,月亮有悉悉洒洒芝麻点,大家笃定泰山,静字来了,要开始了,要看了。”

  金宇澄《繁花》中的这一小段,上海滩三十五六岁朝上的读者看到,都会笑眯眯。那些年,牵了姆妈爹爹的手也好,拉牢女朋友的手也好,一进电影院,那个配了柳条月亮的“静”字的一幕,是看得可以背下来。静字往往是深蓝的底上写成反白,它一出来,小朋友嘴里嗍棒冰的,姆妈也往往侧过头,用手轻点一下他的腮帮,淅沥嗦啰马上轻下来。

  我们读小学辰光,上海的电影院还不只是电影院,暑假里拿了保温瓶跑过去排队泡冰水的,一般都是我们这种年纪的小学生。电影院夏天要制冷,冰水是副产品,冰箱基本靠想象的年代,这是市民的恩物。头顶上太阳热辣辣地晒,我们照样打打闹闹,一想到回家就有橘子粉、酸梅晶冲出来的“冷饮水”,就是再热出几粒痱子也无所谓了。当然,你短裤口袋里那两枚分币,要小心,不好弄丢的。再早些,我上的幼儿园附近就有两三家影剧院,不过那时候片子少,一部《闪闪的红星》一个月里我大概看掉四遍。

  中国地面上最早放电影的是上海,电影史上讲在闸北的“徐园”,这几年有专家考证,说应该是礼查饭店(现浦江饭店)。不管怎么讲,上海人跟电影、电影院有缘。我住的虹口,曾有上海最早的一家影院,虹口大戏院,一度还说是中国最早的,就在海宁路乍浦路口,前几年马路拓宽,没了,立了块碑子。和它隔了马路,还依次有国际、胜利、解放三家影院,现在一家还在放片子。

  新的影院也不断在造,多厅的,3D放映的,带IMAX规格银幕的,总之,高档了。我家附近一个购物中心里,一年多前新开了一家。新开张有大优惠,会员每部票价25,半年里我看爆一张500的钻石卡,赚翻了。今年他们上调了会员价,我准备,跳槽。

  到印度,在孟买看过几回片子,其中两次也在购物中心里。多厅影院,设施环境跟我们的差不多,个别地方甚至更好些,比如,他们的坐席除了椅背可以调节,连坐垫都可以改变角度。跟我们不一样的,一是正片放映前奏国歌,银幕上映出国旗,观众起立行注目礼;二是片子映到一半要中场休息十分钟。

  据孟买的同行介绍,我们才知道,不同之处还是蛮多的。他们保留了更多的老式单厅影院,票价就低得多了,另外,在贫民窟区域,还有更为简陋的“铁皮棚影院”。他们的影院总体上也许不够高级,但撑起了一个宝莱坞。在孟买,美国片几乎同步地在上映,但好莱坞见到宝莱坞就有那么几分头大。

  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拍过一部《天堂电影院》,里面有一位老爷爷放映员把个小男孩调教成影迷,三十年后孩子当了大导演。三十年过去,我们有了天堂般的电影院,接下来,我们指望着电影的天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 /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阅读/连载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0版:体坛轶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城外传真/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专版
活得真实
被鸟儿吃掉的枸杞
寻找垫片
天堂电影院
瓢虫姐姐穿花衣(水粉)
认识风
鞋底有个小蜜蜂
今宵灯谜
追求和谐“真的家”
新民晚报夜光杯B15天堂电影院 2013-04-08 2 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