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鞋底有个小蜜蜂
韩 信
  韩 信  奢侈这个词和蓝白灰相差太远了,最早时期一辆凤凰28、虎丘相机、上海手表、英雄钢笔似乎就是奢侈的标志。当时多简单,要求也低,一辆私人的红旗轿车也不啻于现在的私人飞机游艇了。

  八十年代后期以及九十年代初期,标志变成了梦特娇真丝短袖上衣,脖子上的一根极粗的金项链和手腕上的金手链。十二年前在新加坡樟宜机场转机,有以上着装的“成功男士”插队换票,并大声用英文质问地勤小姐:“你知道我是谁吗?”小姐一脸淡定,拿出话筒向整个区域播报:“这位先生问我知不知道他是谁,我不知道,在场有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不好意思,先生这里没人知道你是谁,请排队!”

  而之后因为各种奢侈品牌的进驻,经过了十多年的品牌教育,国人领教了什么才叫奢侈品制服。有一个阶段全国上下,富豪名流,到三线城市洗发廊小弟和扫地的阿姨,各种经典格子纹,驴的英文拼音出现在衣服、皮带扣、包包和鞋子上。如果说在欧美,奢侈品牌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附带品的话,到了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则可以将一个品牌扭转成为一个符号和代号,变成特定人群的入门标志。

  现在我们觉得LV俗了,其他品牌开始遭殃了,人们开始了新一轮“毁品牌”不倦的过程。从D&G,香奈儿,一直到现在风头正劲的爱马仕,以及哈日韩新贵现在力捧的Master Mind Japan、克洛心,以及这一年来崭露头角的Roger Vivier。有意思的是,一个个品牌在中国被大量曝光之时,却正是它们在西方时尚圈的地位开始下滑的开始。在中国,作为消费奢侈品的主流人群中,大部分的人并没有培养自己的时尚观和时尚风格,而是盲目跟风,这就不难解释大Logo大热的原因了。

  几年前在恒隆Dior Homme,我正在看衣服,来了一位左手六个Gucci购物袋、右手五个LV的豪客来试鞋子,因为Dior Homme的剪裁装不下他那比我大了三倍的腰围。试完后豪客大声问服务员:“鞋子为什么没有Logo?Logo在哪里?”店员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我们有Logo的,在鞋底。”豪客果然弯起了自己的脚看了看鞋底:“哦,有就好了,所有款式都拿一双我的尺码。”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脑子里常常浮现出在各种场合,饭桌、麻将台、夜总会、桑拿房,一位肚子比胸大出四五倍的富豪举起自己的脚给朋友们炫耀在鞋底的那个小蜜蜂。

  其实奢侈的标志一直在变,而某个特定人群的入门标示也在变化,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需要改变的是穿戴这些奢侈品时,人们的态度和时尚理念,以及人群跟风的习惯。因为只要这三点不变,在机场被地勤小姐们讥讽的事件将会一再发生,无论你身上穿戴着多贵的奢侈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 /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阅读/连载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0版:体坛轶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城外传真/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专版
活得真实
被鸟儿吃掉的枸杞
寻找垫片
天堂电影院
瓢虫姐姐穿花衣(水粉)
认识风
鞋底有个小蜜蜂
今宵灯谜
追求和谐“真的家”
新民晚报夜光杯B15鞋底有个小蜜蜂 2013-04-08 2 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