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莫言的旧居被人挖墙角了——字面意思。
清明小长假三天,位于山东高密的莫言旧居接待游客超过千人。遗憾的是,旧居遭到了一定的损害,莫言二嫂说:“这墙角的砖头被人挖走了,墙皮被抠掉一块,他们说是带回去,把土撒到家里沾沾‘文气’。”
到一个地方旅游,走一走当地跟名人沾边的地方,也算是一项固定节目。看一看名人当年的生活环境,感受一下历史气息,还可以不严肃地八卦一下名人的生活细节。至于“名人”的范畴,早已有了大大的扩展,甚至连虚拟人物也能有自己的“故居”,只要足够有名。伦敦贝克街221B,原本是柯南道尔虚拟的门牌号,被政府批准为真实地址,现在一本正经就是福尔摩斯的“故居”(福尔摩斯博物馆)。随着“三集片”(一季仅三集)《神探夏洛克》热播,想必全世界粉丝更要趋之若鹜了。
名人故居或旧居,有冷热之分,有的门可罗雀,有的门庭若市。冷有冷的失落,热有热的烦恼。
莫言旧居,去年有人拔萝卜,今年有人“挖砖头,抠墙皮”。虽然也可用“莫言名气太大”聊作宽慰,但如此“热爱”,恐怕不是一座老宅子所能承受的。至于“沾文气”,更是一厢情愿了。挖出来的砖头、抠下来的墙皮,怎么保存还是个问题,而把土撒到家里,大概只能起到破坏室内环境的作用,何必呢?
有人呼吁,参观莫言旧居是好事,但莫要拆光莫言的老宅子。“拆光”之说,当然是夸张,但再想想:不论冷热,故居或旧居怎么总能与一个“拆”字联系起来?我们有很多保护良好的名人故居,可这两年,还是常有故居被拆的消息,令人唏嘘。有的故居缺乏保护、残破不堪,面临拆除复建;有的在文物普查中被遗漏,还没等亡羊补牢,已被拆成一地废墟;有的被拆了闹大了,拆的人就说是“保护性拆除”,拆完了再给大家造一个……
一个“拆”字,折射出一种态度,那就是,利用为先,保护在后;先看能派多大用场,再说要不要保护。这个用场,不是历史文化价值,而是现实利益。冷热不均可以理解,只是千万别走向这样的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