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 逼真再现
“我闭着眼睛,也能照着印象给人捏出个大致模样来。”李从顺的工作室靠近福寿园进口处,接受采访时,他外套上还粘着一小块红色泥土,一旁的架子上还有未完工的人物浮雕和一尊夫妻全身坐像。
李从顺毕业于艺术院校雕塑系,在雕塑界闯荡了若干年,2002年起在福寿园落户至今。本想谋求个稳定工作,却发现在这片天地里大有可为。10年来,李从顺制作了大大小小的人物塑像百余件,在写实主义的人物雕塑领域得心应手,名气也越来越大。
“这都是家属‘逼’出来的。”李从顺告诉记者,家属们对雕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非常像”,这条不变的准则也逼着李从顺不断摸索人物塑像的技巧。“雕塑要有肉感,姿态要有美感,目光要有神,要定格逝者最有神采的瞬间。”
各类名家 齐聚园内
昨日,乘着电瓶车的李从顺充当“导游”,对园里的各式雕塑,他都能如数家珍。入住福寿园的名人塑像有各领域声名赫赫的大人物,其中出自李从顺之手的有,美学家蒋孔阳、我国杰出新闻记者范长江、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元化、物理学家谢希德、《辞海》主编夏征农、中国近代外交家顾维钧等等。这些雕塑有的是胸像、有的是全身像、有的矗立在草丛里,有的端坐在椅,姿态各有千秋,恰如其分地反映出雕像主人特有的气质。这些形象生动的雕塑分散在园区,传神的表情使故者历历在目,既满足了家人亲属的情感,又进行了文化的传承。
在福寿园,逝者家属也有邀请艺术家制作的雕塑,李从顺和其他雕塑师也会去观赏,他也推崇韩美林先生为导演谢晋做的塑像,塑像中谢晋半抿嘴,蹙目低眉,做沉思状。
目光有神 苛求细节
李从顺说,自己和其他雕塑师,重质不重量。动手之前先看资料,确定所刻之人的身份,根据多张照片,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物的眼神、面部神态。若只有一张照片的,他则会在子女亲属中寻找相同点。“雕刻中以眼神最难刻,传神的眼睛就要花上大量的时间。而一尊塑像从开始到成型,基本上要花3个月左右的时间。”
杰出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雕塑矗立在草丛中,他的眼神坚定有力,凝视前方,充满睿智和勇气,旁边的题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而呼号”慷慨大气,李从顺还为范长江像配上了一支钢笔。范长江像是李从顺入驻福寿园后的首次创作,为了让家属满意,建好的泥模空运到北京征求范长江夫人沈谱意见,然后才定型,使这尊雕塑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众眼前。
雕塑中有一位身穿短袖旗袍、很有明星范的新潮女性优雅地坐在椅子上,就是外交家顾维钧的遗孀严幼韵,她目前定居在美国纽约,107岁高龄。塑像上,她身材苗条、十指纤细、头发优雅地盘起、耳环、珍珠项链,再到脚上的高跟鞋,无不体现了大家名媛的时髦与精致。李从顺告诉记者,这些从上到下的装饰品,这都是严幼韵的家人要求按照原样复制的。
据了解,福寿园艺术创作中心有4名雕塑师,每年的雕塑产量在 20个到30个左右。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裴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