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历史太离谱
4位燕大高材生为获取日本731部队变异病毒的疫苗,化身为厨子、戏子、痞子和丑婆娘,在一家料理店内和日本军人斗智斗勇。貌似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却无论如何过不了自圆其说这一关。4位学识渊博、武技高超的抗日斗士研究了半天,最终定下了“装傻夺疫苗”的故事核心,但一些失真细节的出现,则让人心生恶搞之感。比如,戏子手持狙击步枪,一口气打倒十多个冲进料理店的小鬼子,稍有点武器常识的观众立刻心生疑窦:当时有如此大弹仓的狙击步枪吗?另外,历史常识也告诉我们,抗战时难有女鬼子上战场,于是当作为谈判使者的日本女少尉一出现,观众席马上议论声起。更离谱的是,镜头一转,女少尉和戏子戏外还有戏,两人竟是恋人关系。
喜剧桥段显低俗
戏中有句台词是“要撒开了演”,黄渤、张涵予、刘烨三位主演确实极尽夸张之能事,上蹿下跳、撵鸡打狗,俨然一部抗日版的“龙门客栈”。为了糊弄上门要吃河豚鱼刺身的日本军官,黄渤客串花旦,大跳了一段“红磨坊”式的艳舞。另外,为了体现厨子的汉奸倾向,刘烨从央视春晚小品里偷师一招,操一口洋泾浜普通话,而这招过去一直被小品演员们用在“上海小男人”身上,不少上海观众对此还是颇有微辞的。
当心出现跟风潮
多年来,荧屏上各种抗日剧不断演化,最终在近一两年里集中出现了多部手撕日寇、闪躲子弹、飞刀打机枪的“抗日神剧”。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抗日题材过审容易,而打鬼子的武戏,即便过头些,观众在感情上也能接受。而同样的原因,完全适用于银幕。近几年来,甚少有抗日题材的国产电影问世,关键是编剧、导演找不到新路子,而《厨子戏子痞子》在票房上的成功,则给抗日题材电影指了条新路。有了喜剧这杆大旗,抗日喜剧于是开始往恶搞、闹剧方向发展。然而这种讨好观众,迎合市场的创作无奈之举绝不能成为常态。否则就要让观众恶心了。
罗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