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中盐人怀念保赓柱。
含泪送别保赓柱的那一日犹在眼前。今年1月20日,上海“龙华”银河厅,专程从京城赶来的中盐总公司领导、苏南地区和上海的中盐职工等数百人,排着长队送别他们的功勋,场面肃穆而又隆重。保赓柱安卧在鲜花丛中,面容憔悴,形销骨立,原本壮实如牛的七尺汉子与病魔抗争到最后一刻,此等模样,让人见了心酸悲泣……他在人生的第64个年轮上便画了句号。
保赓柱,上海人,在上海出生,在上海读书,从上海奔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如果追溯他的祖籍,那可是成吉思汗的血脉,爽直,彪悍,1974年返沪从事盐业工作后,一直扮演着弯弓射大雕的角色,将后半生结结实实地贡献给了中国盐业。他既是中盐先锋,也是中盐领导。他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走向辉煌……
16万元打天下
保赓柱,老三届。1972年,他从大兴安岭筑路大队调往大庆油田任会计,1974年9月,再从大庆油田调任上海制盐厂供销股长,就此为中国盐业奋斗了近40年。
盐,从古到今,关系着国计民生。家家户户都要食盐,工业用盐尤为重要。以前,靠私盐发财的不足为奇,浙江奉化的蒋家,台湾的辜家,都是以盐业发迹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控制盐业,统购统销,计划经济下的盐业一直稳定着百姓生活。当保赓柱到上海制盐厂任职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他们不是制盐,而是承担着“北盐南调”的运输。当改革开放的曙光初露之际,保赓柱任中盐上海盐业运销处副主任、主任。运销处总共16个人,注册资金16万元。人少,钱少,就像一艘小船起航了。那时,大家都没有钱,大家都想赚钱,怎么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好在这艘小船的领航人有雄才大略,再说逢上了难得的改革开放大机遇,小船自然鼓风扬帆,向着曙光驶去。保赓柱对形势向来有敏锐的嗅觉,他手中的职权就像一支满弓的箭,跃跃欲试,时刻准备射向市场经济的高地。运销处,如果仅仅靠“北盐南调”的运输,必是“死路一条”。他的血管里流着成吉思汗的血,生来不缺胆略和胆识,但这种胆略和胆识合着邓小平吹响的冲锋号,认准前路,尽情释放,才能远远领先那些左顾右望徘徊不前的保守派。保赓柱弯弓将手中的箭射出去了……
这支箭的“关键词”是:主业精、副业兴、多元发展。主业便是盐业,盐业也要多元发展,他们早早与上海海运局联姻组建上海联合盐业运输代理公司,其战略意义有二:一为运销处的生存筑牢防浪“堤”,二为发展副业奠定良好基础。副业,如何多元,如何兴旺?市场经济,市场最有发言权。当人们并不看好汽车交易时,保赓柱卓有远见地将第一个副业投向汽车交易市场。他们运销处与上海市工商局等6家单位联手组建上海联合汽车交易市场。此后,又成立了出租车公司、爱生高校勤工助学连锁经营店(后发展到50家)、公交专线、危险品运输、化工贸易等,短短一两年里,经销额达到2000多万元。再后来,主业、副业双翼齐飞,呈几何级发展,经销额达到3个亿。当中盐总公司申报央企,正愁缺一大笔资产而苦恼时,保赓柱的上海运销处填补了这个缺口,令中盐上下欢欣鼓舞,顺顺利利“申央”成功。至今,作为我国央企的中盐人还念叨着为“申央”作出重大贡献的保赓柱。
石破天惊大手笔
保赓柱搞大了,搞富了,职位也上去了,1999年任中国盐业总公司总经济师,兼任中盐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不贪官,也不贪功,权力和功利不是他人生追求的目标。他是一个“做事”的人,切切实实做点事情,做点让人记得让人称道的事情。他的“根据地”还在上海运销处,溧阳路上一幢旧式别墅。说起这幢400多平方米的别墅,当时保赓柱用100万元买下,作为运销处办公搂,现在1000万元也不止。他的远见前瞻成为中盐一笔可贵的财富。果不其然,他在这幢楼里又筹划描绘着更远大更美好的蓝图。他要改变上百年形成的“北盐南调”的格局。
这社会向来不缺机遇,当机遇来敲门时,就看你有没有眼光,有没有胆略?2000年的春天,也是保赓柱的春天,机遇来敲门了,敲门的是一个年轻人叫管国兴,是江苏金坛盐化公司的总经理。管总赶到上海,向保赓柱提供一个信息,说国家西气东输项目将开建,要搞储气库,这可是盐业史上的一个特大商机。保赓柱听罢,从心底里赞佩这个年轻人的嗅觉和执著。他早已瞄准了金坛地下的盐矿,并作过实质性的探测,建立了不少数据。所以,当管国兴再次上门求助保赓柱时,两人一拍即合。就在溧阳路的小别墅里,两人算了一笔账,如果建储气库,每年要从盐盆里抽出来大约500万立方米的卤水,这些卤水怎么处理,国外是排到大海里去的,可金坛离大海太远怎么办?
“上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 英雄所见略同,两人不谋而合。这在当时可为石破天惊的谋略。因为,国家已经停批真空制盐项目,而保赓柱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建全国最大的真空制盐项目(那时全国最大的真空制盐只有30万吨),这行得通吗?论证会上,有人担心,这么大的项目,会对国家整个盐业产生冲击,再说投资2个亿,不知未来的效益如何?
保赓柱心里明白,上这个史无前例的项目,怎么会没有阻力呢?他力排众议,放眼大局,以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振振有词道:一则西气东输需要,服从国家大局;二则盐业必须有个区域性的结构调整,青海的盐很多,但解决不了华东用盐,华东两碱工业发展很快,如果在苏南建一个点,大可解决“北盐南调”的格局……
几番论证,中盐总公司采纳了保赓柱的大胆设想,决定投2个亿上这个项目。消息传出,金坛市政府最为兴奋,他们一直致力上这个项目,明确表示,愿意把金坛盐化公司的所有资产划拨给中盐。很快,由中盐总公司控股的金坛盐化有限公司成立了,保赓柱任董事长,管国兴任总经理。
大项目,大投资,保赓柱深知责任重大,除了采用一流设备一流工艺之外,还得扫除所有“障碍”,优化环境。在金坛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赓柱将金坛盐盆周边的4家小盐矿全部收购归中盐金坛公司。
说保赓柱大局观强一点不假。如果中盐真正要建成苏南盐业基地,还得解决镇江的荣炳盐矿。实际上,镇江的盐矿是金坛盐矿的外延,量虽然不大,但散落在旁,对金坛公司或多或少是个竞争,只有当5个手指握起来,才能形成拳头。保赓柱决定拿下镇江,但不可操之过急。他先以合作伙伴的诚意同荣炳盐矿商讨,于2002年在上海成立了一个盐卤联合销售公司,规范了市场、价格,没有了恶性竞争,同时也提升了产量。这一下,荣炳盐矿大翻身,卤水的产量由原来的77万吨增加到150万吨,每年增加1000多万元的收入;而与之联合的中盐金坛公司每年要增加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保赓柱从销售上的合作着手,再使第二招解决体制问题便水到渠成。2005年,中盐将荣炳盐矿招纳麾下,成立了中盐镇江盐化有限公司,保赓柱任董事长。再说中盐金坛公司,到2005年完成盐产品销量154万吨,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亿元。了不起的业绩!保赓柱被当地政府评为明星企业家,自然也成了中盐的功勋。
10年辉煌传后人
在中国盐业,保赓柱的名气越来越响,名望越来越高。他是中盐一张让人信得过的名片。现在,这张名片又到了昆山。昆山的同行当然晓得保赓柱那企业家的风范和过人的胆识,期盼他来挽救岌岌可危的老厂。保赓柱在拿下金坛、镇江之后,也将目光投向昆山锦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它的前身就是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赫赫有名的昆山化肥厂。保赓柱明知这家企业已连续亏损20个月,累计亏损额达1.59亿元,再则作为高危化工企业,面临搬迁改造。企业到了生死关头,职工人心惶惶。保赓柱面对这个“烂摊子”,深谋远虑,如果拿下昆山,便可形成中盐在苏南的桥头堡。他坚信昆山这家老厂有历史底蕴,困难是暂时的,只要管理得法,调整产品结构,一定能再创辉煌。
正因为保赓柱出马,昆山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将这家老企业有偿并购给了中盐总公司,企业员工由中盐全部接收,并在三年内搬迁至昆山张浦镇,搬迁前维持正常生产。2010年5月,中盐昆山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还是由保赓柱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保赓柱率先以人为本,甩出“三板斧”:一、收入待遇向一线职工倾斜;二、高温时节送凉爽,投资42万元,凡是能装空调的岗位全部装上空调,无法装空调的给予补贴,工人们根本不相信,以为开国际玩笑;三、向全体职工征集降本扭亏的“金点子”。保赓柱不是开玩笑的人,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当空调一卡车一卡车地往公司里拉,一台又一台地安装到生产操作岗位时,工人们像过节一样,喜出望外,奔走相告。他们说:几十年都不敢想的事,现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事实。经过20多天的紧张施工,150台空调全部安装到位,那些无法安装空调的岗位职工都领取了补贴。保赓柱的“三板斧”全都敲到职工心里,待遇、福利、“金点子”奖金,一样不少。人性化管理大得人心,工人们盛赞保董事长的气派和人格,纷纷表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家老企业重又焕发青春,人心齐,泰山移,在公司恢复生产的当月,一举摘掉戴了20个月的亏损帽子,盈利7万元,随后3个月盈利920万元,半年后盈利达3012万元。保赓柱又创造了一个昆山奇迹!这个奇迹被总公司认定为“扭亏的经典”,被《中国盐业报》一整版报道推广。保赓柱欣喜之下,淡定坦然,丝毫没有忘乎所以。他心里很明白,成绩的取得,是工人们焕发出来的动力,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拼搏来的。所以,他想得最多的还是职工,着力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保金缴纳数、安排职工体检、增加劳防用品、提高奖金收入等。人性化管理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中盐昆山公司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展翅高飞。
……
这10年,是保赓柱最辉煌的10年,中盐苏南桥头堡的创建,不但改变了“北盐南调”的格局,而且为中盐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保赓柱为中盐发展殚思极虑,耗尽心血,终于2012年初倒下不起,与凶猛的病魔抗争了整整一年。他生前惟独亏待了妻子,因为他答应过她,要陪她去北京游览。中盐总公司在北京,他经常出差北京,可一直没有带妻子赴京游览,这成了他终生遗憾。一个以大家国家为生命的人,往往顾不了小家。他的妻子、女儿应该自豪,为有这样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而自豪。
保赓柱永远活在中盐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