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早间点击
     
本版列表新闻
媒体调查基层环保局~~~
媒体调查基层环保局~~~
媒体调查基层环保局~~~
媒体调查基层环保局~~~
     
2013年04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媒体调查基层环保局
污染企业成为其收入来源
  潇湘晨报 “县环保局目前有157人,其中行政编制11人,财政全供事业编制24人,剩下的133人均为自收自支人员。他们吃什么?只能吃‘排污费’。”河南一位县环保局长透露。

  “污染企业咋成了我们的衣食来源,我们该保护环境呢,还是保护污染企业?”记者在中西部一些地区采访,一些县级环保局长表达困惑。

  近年来各地少有对排污费的专项审计。河南审计部门2009年曾进行过一次。那次对某市6县(区)排污费审计时发现,6县(区)环保局实有人员765人,财政供给人员159人,占总人数的20.8%,自收自支人员606人,占总人数的79.2%。

  关于环保局内编制具体安排,15日下午4点半,记者采访了几个环保局,工作人员都不愿意多谈。河北沧县工作人员称,自己不是相关负责人员,并不清楚。温州瑞安工作人员说单位人多,具体不清楚。山东滨州工作人员说平时同事也没关注谁是不是编内,对这个单位整体数据不了解。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汪太理说,机关的常规编制信息,不应该成为秘密。

  近年来,各地均推行了排污费征管“环保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双线运行”机制,力图确保排污费足额用于环境治理。但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排污费”依然在污染企业和环保局之间“转圈”:地方财政将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缴入国库后,经预算安排,仍返还环保部门,名义上是用于环保自身能力建设,实际上是默许环保部门将此费用用于人员经费支出。

  由于有了“排污费”这块收入,环保局成了创收余地大的“好单位”,中西部许多基层环保局成了“超编局”,人员严重超编,陷入“收钱养人,养人收钱”怪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典型案例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市场之窗
   第B2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4版:家电/市场之窗
用合理的制度破解“对跪”尴尬
污染企业成为其收入来源
部分外籍人士因雾霾离京
“把群众放心上就能把事干好”
新民晚报早间点击A13污染企业成为其收入来源 2013-04-16 2 2013年04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