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康复/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孩子长高的科学对策
魏立
  “我的孩子总是排在班级同龄人的前两排,有什么办法能让他长高些?”“我们家三代都是人高马大的,这个孩子怎么……能否用点办法促长高呢?”面对这些问题,医学专家给出了应对策略。

  春夏季,长高季。这段时间,带着孩子来新华医院内分泌科咨询身高问题的父母明显增多。从门诊咨询现状来看,关心孩子身高结局的家长比比皆是,知晓影响身高因素的却不多,能准确提供历年身高数据的家长更是凤毛麟角。对此,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顾学范教授指出,身高主要与遗传有关,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身材高大,绝大部分后代都高大,其次身高与营养、体重、心理等多方面互相影响,家长要进行科学的儿童成长综合管理。

  孩子生长的快速期有两个:婴幼儿期和青春期,其他的时间都是匀速增长的。除这两个阶段外,孩子突然身高增长加快或者体重增加得特别快,不一定是好事情,如果在六七岁发生的话,要格外留意性早熟的可能。过早发育或延迟发育都应该到医院咨询或者就诊。

  1975年至2005年的30年间,我国9省市6岁-18岁城区儿童的平均身高明显增长,以6岁-7岁年龄组为例,男孩平均增幅5.3厘米,女孩平均增幅5.0厘米。但是人长高的幅度终究是有限的,而且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在影响身高的因素中,首先最重要的是遗传因素,遗传占70%-80%。人高矮不一显示了遗传的多态性。剩下的20%多是后天因素影响着身高最终的结局,这些因素包括营养、睡眠、情绪、环境,比如孩子是不是喜爱运动,能不能很好地刺激生长,睡眠时间是否充足,是否有入睡困难、浅睡眠时间长等影响睡眠质量的情况发生,家庭环境是否和睦温馨,学业压力是否过重,所摄入的营养食物是否过量,是否会导致性早熟,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身高。

  现在比较普遍的是家长不从上述生活细节着手,一味盲求药物或补品。顾学范教授指出,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会扰乱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一些疾病,实不可取。正常孩子的身高、体重,医学上都有一个标准范围。当孩子的身高“小于P3”的身高值(即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人群中,有97%的人比它高,3%的人比它低)时,不必犹豫等待,应及时到医院诊查。有些家长担忧身高增长迟缓的孩子会否患有矮小症,其实,矮小症病因复杂,常见的引起矮小的疾病有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晚长)、家族性矮小等,不可能单凭补充生长激素解决所有的矮小症的长高问题。市场上所谓“长高药”,大多数是保健品,不能盲目轻信和服用。

  根据健康促进的理念,普及少年儿童生长规律和健康知识非常必要,家长要定期记录孩子身高,关心日常的饮食、运动、睡眠等,发现孩子生长缓慢,或者身高在正常范围以下,就应该及时到儿科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确诊矮小症的患者在医学严格监控之下可实现长高的梦想。魏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热点聚焦
   第B10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专版
   第B12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草根·人物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促孩子长高的科学对策
H7N9疫情渐平缓防控流感仍延续
关节置换后,抗凝是第一要务
静脉抽血规范严把牢采血“第一关”
储备防灾减灾知识重在平时
类风关诊治目标:缓解病情 保护关节
新民晚报康复/康健园B04促孩子长高的科学对策 2013-05-20 2 2013年05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