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位女星的体型变化引来议论纷纷。到百度打下“张惠妹”三个字,自动弹出的十条热门搜索中,有六条是关于“发胖”。对此,有人,甚至有媒体竟以刻薄言语嘲笑、奚落。幸好,所谓“新闻”的主角坦然以对,多数粉丝也报以支持,“正能量”占了上风。
女星发福,可以上娱乐新闻版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过是放大了社会对肥胖的观感,而这种观感,经常是负面的,有时甚至是歧视性的。这样的偏见,可能极具隐蔽性,比如藏身在一个笑话里:“找个80斤女朋友是骨感,找个100斤的女朋友是性感,找个120斤的女朋友是肉感,找个140斤的女朋友是情感,找个180斤的女朋友,你那是幽默感。”乍听之下,似乎挺可乐,但细细一品,却让人很不舒服,其中满含对肥胖人士,特别是肥胖女性的歧视。凭什么一个人的体型,竟能成为被他人嘲笑的理由?这与一些娱乐节目嘲笑口吃者、残障者,是一个道理。
对肥胖的偏见由来已久,而且横贯东西,不拘年龄。英国一项研究称,年仅4岁的儿童已不想和胖子交朋友,可见儿童已能意识到社会对特定身材的强烈偏好。究其原因,可能是人们容易将肥胖与懒惰、拖沓、不健康等联系起来;再讲得肤浅一点,不过是觉得肥胖不好看。如今社会,以瘦为美。
在人们的印象中,较胖的人更容易得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为健康考虑,如果肥胖已对身体造成负担,确实应该减轻体重。但这绝对不表示,肥胖人士得到负面评价就是理所当然。何况,有人虽然胖,却胖得很健康。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各不相同,无论胖瘦,都能享受健康的生活。有研究表明,体重反复大起大落,更不利于身体。
这些年,对大众审美观念有巨大影响的时尚界,也对模特是否过瘦进行了一番反思。不少年轻模特为了保持消瘦的体型,拼命节食,反而患上厌食症,甚至危及生命。然而,矫枉过正,一刀切地要求使用“看起来更健康”的模特,令许多人面临失业,因此愤愤不平:我是瘦,但不是不健康。
不管胖瘦,一味地以外表为标准,忽略了外表之下的健康内涵,都有点本末倒置的味道。各显其美,不是更精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