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准商机
如果你身在异国他乡,想要健身、交友或培养兴趣爱好,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是一条重要途径。在阿联酋迪拜,加拿大籍印度人拉维·布萨利看到商机,与人联手创建迪普莱公司,专门为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外国人承办各种体育赛事。公司成立于2007年,迄今已有4万名会员,去年营业额超过145万美元。
布萨利说,自己的经营之道十分简单。“我们发现很多人喜欢体育运动,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网站,提供相关信息,帮助人们参与。”
迪拜是国际商务枢纽,又是著名免税港,非常适合以外国机构和外国人为服务对象的公司发展。不过这些公司也有自己的烦恼,比如筹资困难等。在阿联酋,银行和投资人对资助小型企业向来比较谨慎,更不要说外资企业。
“外国人在这里招商引资,难度比当地人大得多。”布萨利说,“不过站在投资者立场上,你也能理解他们的苦衷。一个外国人来此做生意,一旦破产可以拍屁股走人,无需承担任何声誉风险。但对投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因地制宜
阿联酋85%居民非本土出生,绝大多数当地人在政府部门担任公职,于是形成眼下这种局面:大多数私人企业由外国人创办。
不过在罗兰·达希尔眼里,中东各国情况很不一样,创业需因地制宜。达希尔是瓦姆达公司员工,该公司致力于在中东地区支持企业家创业。他说,把阿拉伯世界看成“一个地区”是外商经常犯的错误,“这里不是一个市场,消费者类型千差万别,金融体系和规范也不尽相同”。
达希尔认为,中东地区可分为20多个市场,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差异更大。以埃及为例,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购买力很有限,电子商务和数字化概念尤其薄弱,在这里做生意不会轻易赚钱。
相比之下,达希尔的家乡迪拜情况就要好太多。由于这里的免税区制度,外国人在此创业无需找当地合伙人,可以百分之百拥有企业。虽然成本不算低廉,但相对于中东其他国家而言绝对是最佳选择。
拓展思路
尽管困难重重,但中东地区市场巨大,不少领域尚未开垦,对很多外国创业者有很大诱惑。法国人埃尔韦·库维里兹便是其中之一,他想成立一家以女性为目标群的媒体公司,但没有选择法国为创业地,而是在黎巴嫩创建网站。
对于让很多外国人感到头疼的官僚主义,库维里兹似乎并不十分介意。他认为,更大的挑战是如何适应一个新兴市场。“从一个成熟的数字化市场来到一个新兴市场,你得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于前者,要想占领2%市场份额,你得从别人手中‘偷’;但对于后者,你可以有更加开阔的思路。”
他承认,黎巴嫩存在官僚主义,但这只是一个小小障碍,“更大的困难是,你的创业领域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银行不知道什么叫在线媒体。你希望得到财务资助,他们却给你派来一名IT业人士”。好在他的妻子是黎巴嫩人,是他与当局沟通的得力助手。
库维里兹表示,在与黎巴嫩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太多排外情绪。“最初人们会问:为什么这个法国人要来这里?他要干什么?那是因为很多人把这里当成一个捞快钱的地方,赚一笔后立马走人。但如果你是认真的,能证明你有长远计划,一旦人们了解你是一个有承担的人,就会接纳你。”
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