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居委会一扇“小门”要向20多个“大门”敞开
“小巷总理”,这是对基层居委会干部的形象比喻,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工作千头万绪、一地鸡毛。定位为“居民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如今成为政府机关的“腿”和“嘴”,什么工作、任务都往里面装,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虹口区曲阳街道今年5月的一份调查报告,用详实的数字和调研再次验证了居委会“功能异化”的现状。“居委会工作职能行政化,社区居民自治功能被弱化。”曲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社祥说,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把工作重点延伸到居委会。有些部门把居委会作为自己下级部门,把“进社区、进居委”作为政绩和工作亮点,热衷于在居委会设机构、挂牌子、发报表、搞评比,居委会一扇“小门”要对政府20多个“大门”敞开。
“109”曲阳街道梳理出的居委会工作项目达109项
109项——这是曲阳街道在调查中梳理出的居委会要承担的工作项目。任务多、会议多、创建活动多、报表多、台账多、考核多、盖章多、挂牌多……其中有相当部分可做可不做,还有些不必做。“不少部门的会议活动为了应付场面或顾及主办方的面子,搞人海战术,要求居委会组织居民参加,令我们疲于应付。”东体居委会主任季蓉说,还有本应属物业管理的车库、保洁保绿等,物业不肯接手或无物业接手,居委会就要“挺身而出”,超出职责来“托底”。
董菊兰告诉记者:“现在居委会实行信息化管理,一项工作一本台账,我们居委会一年的工作手册、台账等资料整理装订后有18卷,光一个小区创建市文明小区就需33本创建资料。”董菊兰和她的同事每年要面临创建文明小区、和谐示范居委、平安小区、安全小区、卫生达标小区等名目繁多的达标考核。居委会管的事越来越多,门口的牌子也呈现几何数字增长: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往往是“一个仪式、一块牌子、一次检查”,每块牌子都意味着上级部门交办的一项任务。“尤其是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本应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事务却下派给居委会,这不就是政府职能的缺位吗?”
最让人担忧的是,每年原本由消防部门对小饭馆、小店铺等做的消防安全检查现在也要由居委会来承担。“这种很专业的检查我们怎么懂呢?液化气的管子老化我们又看不出,也没有专业设备测试,只能查查灭火器是否过期。”专业部门的缺位不仅使居委会责任被无限放大,还留下了安全隐患。
坐办公室写材料、开会的时间多了,到居民家“串门”“闲扯”的时间自然少了。由于“脱离”居民,一些年轻的“80后”“90后”,甚至不知道居委会是干什么的。“居民对居委会的机关化很反感。”董菊兰说。
“2”给居委会干部留空间,每天腾出2小时下小区
为了给居委会“减负”,曲阳街道去年开始实施居委会标准化建设项目,各职能科室不再把本属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强行摊派给居委会。街道同时培育社会组织,一些专业统计调查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统计发现,居委会工作85%以上是在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工作,而居民自治和监督管理工作只占到15%不到。”曲阳街道社管科科长金安国说,经过有关科室梳理,原先一些不合理的任务、不必要的程序、不需要的活动被合并或削减,如:退伍士兵安置、报刊征订、为老人送餐助餐、有线电视收费、居委会固定资产登记复核等46个项目被合并削减,幅度达43%。被削减的项目,有些由街道承担,有些则委托社会组织或志愿者办理。
今年街道还规范了工作评估机制,把居委会各项工作全部统归到一次性年度或季度考核,让居委干部从“文山会海”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归居委会工作的本源:走家串户,深入社区。这让董菊兰如释重负:“过去每月我们要开近20次会,现在只开五六次了。”
而对季蓉来说,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终于每天可以腾出2小时到小区、居民家中走走了”。走访中,季蓉发现相当一部分老人耳朵聋得连门铃声都听不见。季蓉和同事一商议,办法有了,把门铃和室内电灯“捆绑”的“亮灯工程”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报记者 袁玮 特约通讯员 龙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