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承,也须有创新,这样生命力才能长存。在探访最后,我们欣喜地得知,“工艺美术设计服务平台”即将上线。这意味着,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产品设计、开发和营销通路,将有一个崭新的空间。
海派剪纸以刀代笔
在剪纸工作室里,70岁的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赵子平弓背坐在桌前,灵巧地移动着手中的剪刀。信手拈来一张杂志内页,选取褐色部分作底,随着好听的“嚓嚓”声,大师的剪刀如蛇般游走,才几分钟,就剪出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狗。大师拿来一张白色卡纸,把刚剪出的小狗贴在上方,随手拿起外圈,贴在下方。顿时,一褐一白、一阴一阳,两只“双胞胎”小狗跃然纸上。
“我剪了50年,学的是海派剪纸,以刀代笔,两手配合,动手动脑。这门手艺,靠的是平时积累,发挥时才能一气呵成。”赵大师说。
扎灯技艺后继有人
而在彩灯工作室,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何氏灯彩”的传人吕协庄,正在指导徒弟刘奕扎彩灯。刘奕毕业于上海建桥学院珠宝鉴定专业,以前没想过学扎灯,但学了之后,就再也放不下了。师徒俩边做边展示,五彩斑斓的工作室吸引了不少游客。
“前几年担心技艺失传,如今我到社区办培训班,很受居民欢迎。”此外,招到了一个大学生徒弟,也让吕协庄很高兴:“我相信灯彩将来在形式和内容上会有更多突破,民间工艺不会后继无人。”
打造设计服务平台
“小白宫”那么多的藏品、展品、产品,如何能迅速而便捷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吸引更多人关注民间工艺呢?在老凤祥打造电子商务的同时,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如今,这个问题或许很快就会有答案。最后,陈馆长透露,“工艺美术设计服务平台”正在委托专业公司筹建。平台旨在培养设计师,并提供产品开发的新渠道。以后,我们可以通过二维码、网页等途径从手机移动端获取展品和展览信息,实现无纸化虚拟的网上交易。而博物馆和研究所也可以借此掌握年轻人的喜好,获取资源和信息。
辛矣